書邊事四首

無端小草出登壇,壯士徒歌易水寒。 枉把全師輕一擲,遂將宿將盡三韓。 腐儒誤國由房琯,野老吞聲恨賀蘭。 豈是胡人開殺運,只因中國自摧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端:無緣無故。
  • 小草: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 登壇:比喻被提拔到高位。
  • 壯士:勇敢的戰士。
  • 易水寒:易水,河名,位於今河北省西部。此句暗指壯士未能成功,如同荊軻刺秦王未果。
  • 全師:整個軍隊。
  • 一擲:比喻輕率的決定或行動。
  • 宿將:經驗豐富的老將。
  • 三韓:古代朝鮮半島南部的三個部落聯盟,此指朝鮮。
  • 腐儒:迂腐的讀書人。
  • 房琯:人名,此處指代誤國的文官。
  • 野老:鄉村的老人。
  • 吞聲:不敢出聲,形容悲痛至極。
  • 恨賀蘭:賀蘭,山名,位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此句指野老對國家的衰敗感到痛心。
  • 胡人:古代對北方和西方非漢族人的稱呼。
  • 殺運:厄運,指戰爭和災難。
  • 中國:指中原地區,即漢族居住的地區。
  • 自摧殘:自我毀滅。

翻譯

無緣無故地,低微的人被提拔到高位,勇敢的戰士卻只能空唱易水之寒的悲歌。 輕率地將整個軍隊投入戰鬥,結果導致經驗豐富的老將們盡數犧牲在朝鮮。 迂腐的讀書人誤國,就像房琯一樣,鄉村的老人只能默默忍受,心中對國家的衰敗感到痛心。 難道是胡人開啓了厄運,其實只是中原地區自己造成的自我毀滅。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當時政治軍事決策的批評,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詩中「無端小草出登壇」諷刺了那些無能之輩被提拔到高位,而真正的英雄卻無法施展抱負。後句「枉把全師輕一擲」則批評了輕率用兵的決策,導致了重大損失。最後兩句「豈是胡人開殺運,只因中國自摧殘」更是深刻指出,國家的衰敗並非外敵所致,而是內部的自毀。整首詩語言犀利,情感深沉,反映了作者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切。

張可大

明南直隸應天府人,字觀甫。幼警敏,讀諸家兵法。萬曆二十九年武進士。官至登萊總兵官,進右都督。孔有德叛,城陷而死。博學好古,每與海內通人勝流相贈答。有《駛雪齋集》等。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