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石鱗山留別同裏諸公

· 張穆
一片輕舟出浦煙,蘆花楓葉滿霜天。 逃禪尚墮耽山癖,投老同爲去國憐。 湖柳或思張緒後,草堂爭似少陵遷。 桃花倘引尋春入,不願人間說代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逃禪:指逃避世俗,隱居修行。
  • :特別愛好。
  • 投老:到老,臨老。
  • 去國:離開故鄉或國家。
  • :同情,憐憫。
  • 湖柳:湖邊的柳樹。
  • 張緒:人名,此處可能指與柳樹有關的典故或人物。
  • 少陵:指杜甫,因其曾自稱「少陵野老」。
  • :遷移,搬家。
  • 桃花:此處可能指桃花源,象徵理想中的隱居之地。
  • 尋春:尋找春天的蹤跡,比喻追求理想生活。
  • 代年:指代時間,這裏可能指世俗的歲月。

翻譯

一葉輕舟從煙霧繚繞的岸邊駛出,蘆花和楓葉覆蓋了滿是霜的秋日天空。我逃避世俗,隱居修行,卻仍沉迷於山水之樂,到老時與諸位一同離開故鄉,感到彼此的同情。湖邊的柳樹或許會思念張緒那樣的故人,而我搬家後的草堂怎比得上杜甫的遷移。如果桃花能引導我尋找春天的理想之地,我寧願不再被世人提起歲月的流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離開故鄉,隱居山水的情景,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對世俗生活的超脫。詩中「逃禪尚墮耽山癖」一句,既顯示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又透露出對山水之美的無法割捨。末句「桃花倘引尋春入,不願人間說代年」則寄託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對世俗歲月的淡漠。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

張穆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敬之。張和弟。正統四年進士。任工部主事,累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有《勿齋集》。 ► 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