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郎中貞伯

· 張弼
南安郡裏寄書來,又復榴花五度開。 陶令解官空白髮,山翁當道正青才。 絳紗弟子傳三禮,粉署賓寮共一杯。 老我有懷何日會,月明空望鳳凰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榴花:石榴花,這裏指時間,石榴花開放的時節。
  • 陶令:指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因其曾任彭澤令,故稱陶令。
  • 解官:辭去官職。
  • 山翁:山中的老人,這裏可能指隱居山林的高士。
  • 當道:指在官場中。
  • 青才:年輕有才。
  • 絳紗弟子:指在官學中學習的弟子,絳紗是古代官學中的一種服飾。
  • 三禮:指《周禮》、《儀禮》、《禮記》,古代儒家經典。
  • 粉署:指官署,因古代官署多用粉刷牆壁,故稱。
  • 賓寮:賓客和僚屬。
  • 鳳凰臺:古代名勝,這裏可能指詩人懷念的地方。

翻譯

南安郡裏寄來的書信,又見石榴花第五次盛開。 陶淵明辭官歸隱,空留白髮;山中的老人卻在官場中顯露年輕有才。 官學中的弟子們傳習着三禮,官署裏的賓客和僚屬共飲一杯。 老來我心中所懷,不知何時能再會,只能在月明之夜空望鳳凰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陶淵明的歸隱與山中老人的官場生涯,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榴花五度開」暗示時間的流逝,而「陶令解官空白髮」與「山翁當道正青才」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不同人生選擇的不同結果。結尾的「月明空望鳳凰臺」則抒發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待,展現了深沉的情感和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