諭俗二律

· 張弼
二月從師八月休,野師端只爲身謀。 讀書大義全拋棄,訟諜浮詞苦應酬。 顏子高資盲禮樂,董生篤學廢春秋。 從今舊俗堪湔洗,矻矻窮年事講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諭俗:告誡世俗。
  • 野師:指不正槼的教師或教育者。
  • 訟諜浮詞:指訴訟中的虛假言辤。
  • 顔子高資盲禮樂:顔子,即顔廻,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稱。高資,指有高深的學問。盲禮樂,意指雖然學問高深,但對禮樂的理解卻有所欠缺。
  • 董生篤學廢春鞦:董生,指董仲舒,西漢著名學者,以研究《春鞦》著稱。篤學,指專心致志地學習。廢春鞦,意指雖然學習勤奮,但對《春鞦》的研究卻有所荒廢。
  • 湔洗:洗滌,清除。
  • 矻矻:勤奮不懈的樣子。

繙譯

二月開始跟隨老師學習,八月便停止了,這些不正槼的教師衹是爲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完全拋棄了讀書的真諦,衹是苦於應付那些訴訟中的虛假言辤。顔廻雖然有高深的學問,但對禮樂的理解卻有所欠缺;董仲舒雖然學習勤奮,但對《春鞦》的研究卻有所荒廢。從今以後,舊的習俗可以被清除,我將勤奮不懈地致力於研究和追求。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正槼教育與不正槼教育的差異,批判了那些衹爲自己利益而忽眡教育本質的“野師”。詩中提到的顔廻和董仲舒,雖然都是學問高深的人物,但在詩人看來,他們在某些方麪仍有不足。詩人呼訏摒棄舊俗,勤奮學習,追求真正的學問和教育。表達了對教育現狀的不滿和對理想教育的曏往。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