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林和靖秋深二帖與石田同用坡韻
乾坤悠悠書兩幅,墨光深照西湖淥。
人間番覆似浮雲,此紙完全如璧玉。
少陵瘦硬真入評,右軍姿媚宜云俗。
想當援筆對梅花,誰用官奴寒把燭。
自然心畫得天妙,一字百金酬不足。
乃知形貌列仙癯,石帶煙霞山少肉。
巖巖氣節高百世,奚假文章身後錄。
東坡去後古祠荒,月下不聞迎送曲。
遺蹟君家豈偶然,天遣清風激修竹。
憑君開卷望孤山,三灌薔薇咀秋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乾坤:天地。
- 淥(lù):清澈。
- 番覆:變化無常。
- 璧玉:美玉。
- 少陵:指杜甫,其詩風以「瘦硬」著稱。
- 右軍:指王羲之,其書法以「姿媚」著稱。
- 官奴:官家的奴僕,此處可能指代書童或助手。
- 心畫:指書法,因其能表達書寫者的心境和情感。
- 列仙癯(qú):形容人清瘦如仙。
- 奚假:何須藉助。
- 遺蹟:留下的痕跡或作品。
- 修竹:高高的竹子。
- 三灌:多次澆灌。
- 薔薇:一種植物,常用於比喻美好的事物。
- 咀秋菊:品味秋天的菊花,象徵高潔。
翻譯
天地間懸掛着兩幅書法,墨跡的光輝深邃地映照着西湖的清澈。人間的變幻無常如同浮雲,而這紙上的字跡卻完整如璧玉般珍貴。杜甫的詩風瘦硬,真切地被評價,王羲之的書法姿態嫵媚,卻顯得有些俗氣。想象當年他對着梅花揮毫,誰會用官家的奴僕在寒冷中持燭。自然地,這書法作品得天獨厚,一字百金也難以衡量其價值。這才知道,形貌清瘦如仙的人,山石帶着煙霞,山體缺少肉感。他的氣節高聳百世,何須藉助文字來記錄身後之事。東坡離去後,古祠荒廢,月光下再也聽不到迎送的曲調。這些遺蹟在你家中豈是偶然,天意讓清風激勵着修長的竹子。請你打開卷軸,望向孤山,多次澆灌薔薇,品味秋菊。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林和靖的書法藝術,將其比作璧玉,與杜甫的詩風和王羲之的書法相提並論,突出了其書法的獨特魅力和價值。詩中通過對書法的描述,展現了書法家的精神風貌和藝術境界,同時也表達了對書法藝術的熱愛和尊重。最後,詩人通過對孤山、薔薇和秋菊的描繪,寄託了對書法家遺蹟的懷念和對藝術傳承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