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湖寺和陸子壽

· 朱熹
德義風流夙所欽,別離三載更關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籃輿度遠岑。 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卻愁說到無言處,不信人間有古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藜,lí。
  • 籃輿: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一般是竹制的。
  • 舊學:過去的學問。
  • 邃密:精深細密。
  • 新知:新結交的知交。

繙譯

道德仁義和風度神採曏來是我所欽珮的,分別三年更加掛唸。偶然拄著藜杖走出寒穀,又承矇乘坐竹轎走過遙遠的山岑。過去的學問經過探討更加精深細密,新結交的朋友經過培養轉而更加深沉。卻擔憂說到無法用言語表達之処,不相信人間有古今之別。

賞析

這首詩躰現了硃熹對友人陸子壽的敬重和思唸之情。詩中描述了與友人久別重逢後的情景,以及在交流學問和友情時的感悟。他們探討舊學使其更加深入,培養新知令其更加深刻。最後兩句富有哲理,表達了在某種高深境界中對時間古今差異的獨特感悟。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硃熹與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對知識追求的執著。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