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堂晚照效輞川體作二首

· 朱熹
山外夕嵐明,山前空翠滴。 日暮無與期,閒來岸輕幘。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家山堂:詩人自己的居所或書房,可能帶有對家鄉的懷念。
  • 晚照:傍晚的陽光。
  • 效輞川體:模仿唐代王維(字摩詰)的輞川詩風,輞川是王維的居所,其詩以描繪自然景色和田園生活著名。
  • 夕嵐:傍晚時分山間的霧氣或雲霞。
  • 空翠:形容山色青翠欲滴,彷彿空靈而無實體。
  • :此處形容山色濃重,如水珠般欲滴落。
  • :約會,此處指相約賞景的人。
  • :靠近岸邊。
  • 輕幘:寬鬆的頭巾,古人常用來表示休閒或隨意。

翻譯

山外的傍晚雲霞明亮,山前的翠綠彷彿要滴落下來。 太陽快要落山,沒有相約的朋友,我悠閒地來到岸邊,披着輕便的頭巾。

賞析

朱熹的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靜謐而富有詩意的傍晚景象。他以輞川體的筆法,捕捉到家山堂周圍的自然美,山嵐的明暗變化和山色的空翠,展現了黃昏時刻的寧靜與祥和。詩人獨處的閒適心情通過「無與期」和「閒來岸輕幘」流露出來,體現出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內心的淡然。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讓人感受到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境。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