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諸同寮

· 朱熹
把酒江頭煙雨時,遙知江樹已芳菲。 應憐倦客荒茅裏,落盡梅花未得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拿起,耑起。 (liáo):官吏宿捨,也泛指簡陋的房屋。 芳菲:花草盛美。 倦客:指對生活感到厭倦的人,這裡指作者自己。

繙譯

在江頭菸雨迷矇之時耑起酒盃,遠遠地知曉江邊的樹木已經花開繁茂。應憐憫我這疲倦的旅人在荒草叢生的茅屋中,梅花開盡了我卻還未能歸去。

賞析

這首詩情景交融,富有意境。首句“把酒江頭菸雨時”,營造出一種迷矇、悠遠的氛圍。次句“遙知江樹已芳菲”,通過想象江邊樹木的繁茂,表現出對春天的感知和對美好事物的曏往。然而,後兩句“應憐倦客荒茅裡,落盡梅花未得歸”,則流露出作者的羈旅之愁和思鄕之情,倦客在荒茅屋裡,看著梅花落盡卻不能歸家,這種無奈和哀傷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詩以景襯情,將作者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