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澗水作

· 朱熹
幽谷濺濺小水通,細穿危石認行蹤。 回頭自愛情嵐好,卻立灘頭數亂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涉澗水作:朱熹創作的一首描繪涉水過澗的詩。
  • 濺濺:形容流水聲清脆。
  • 危石:高聳或陡峭的石頭。
  • 行蹤:行走的痕跡或路線。
  • :山中的霧氣,也指山色。
  • :這裏是「點數」,計算的意思。

翻譯

在幽深的山谷中,潺潺的小溪流暢通透,它悄悄地穿過險峻的石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我停下腳步,回首欣賞那美麗的山嵐,然後站在沙灘上,一一數着那錯落起伏的山峯。

賞析

這首詩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山澗行旅圖。詩人通過描述澗水輕盈地穿過危石,展現了山間溪流的靈動與活力。"濺濺"一詞,不僅寫出水聲,還帶出山澗的靜謐。詩人的情感隨着景緻變化,從涉水時的專注,到回望山嵐的陶醉,再到數峯的悠然,展現出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內心的寧靜。整首詩寓情於景,富有詩意,讓人彷彿置身於那清幽的山澗之中。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