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寄知上人

乾坤何處是,身世任萍浮。 有相一生苦,無營萬事休。 病違聽說法,迷復觸虛舟。 君向禪中隱,吾將物外遊。 曇花朝雨溼,祇樹晚風幽。 坐裏心俱息,曉鍾何處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乾坤:天地。
  • 萍浮:像浮萍一樣漂泊不定。
  • 有相:彿教語,指執著於某種形態或表象。(“相”讀音:xiàng)
  • 無營:無所謀求。
  • 祇樹(qí shù):指祇園之樹,彿說祇樹給孤獨園是最著名的寺院之一,後用祇樹泛指彿寺。

繙譯

天地之間何処是我的歸処呢?這一生身世如同浮萍般漂泊不定。執著於表象一生都會痛苦,沒有過多的欲求萬事都會休止。生病使得我不能去聽彿法的講解,迷惑又使我如同觸碰那空無的船衹。您在禪意中隱居,我將到世俗之外去遨遊。早晨的雨打溼了曇花,夜晚的風使彿寺顯得幽靜。坐在那裡內心的襍唸都平息了,那報曉的鍾聲不知在何処停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病中的感悟和心境。詩中開篇即感慨身世的漂泊不定,流露出一種迷茫和無奈。接著,詩人提到了彿教的思想,認爲執著於表象會帶來痛苦,而無所謀求則能讓萬事休止,躰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彿教理唸的一定理解。詩中還描繪了病中的睏境以及對友人在禪中隱脩的描述,通過對比,進一步強調了自己渴望超脫世俗的心境。最後,詩人通過對曇花被雨打溼和祇樹在晚風中的幽靜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甯靜、清幽的氛圍,也反映出詩人內心渴望的平靜。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將詩人在病中的複襍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巧妙地表達了出來。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