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逸草堂爲鄭文學子雨賦

郭外羣峯帶草堂,端居何忝鄭公鄉。 憂時鬢髮青霜短,傲世山林白日長。 十畝秋陰禾稻足,一庭春藹蕙蘭香。 餘生逸我天將老,對客寧能不盡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逸:意爲自在逍遙。
  • 草堂:常指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
  • 忝(tiǎn):有愧於,常用作謙辭。
  • 鬢(bìn)發:耳朵前面的頭髮。
  • 藹(ǎi):和氣,和善。
  • 觴(shāng):古代酒器。

翻譯

城郭外的羣峯環繞着草堂,在此安然居住,實在是有愧於像鄭公鄉這樣的美名之地。 爲時事憂慮使得頭髮變白變短,在這山林中傲視世間,只覺白日漫長。 十畝田地上秋意陰涼,禾稻豐足,一庭院中春日和煦,蕙蘭散發着香氣。 我的餘生自在逍遙,天要讓我老去,面對客人怎能不盡情飲酒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幽靜的草堂環境以及詩人的心境。首聯寫草堂所處的環境優美,以鄭公鄉作比,表現出詩人的自謙。頷聯通過「憂時」和「傲世」兩種情感的對比,展現出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既對時事有所憂慮,又有在山林中保持的一份傲氣。頸聯描寫了草堂周圍的田園風光和宜人的香氣,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對餘生的態度,雖感年老,但仍願盡情享受生活,與客暢飲。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