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汝弼叔故館有感而作呈汝尚叔及彥常弟
山館澹將夕,寒燈對爐薰。
牆陰古梅落,池深芳草春。
疏櫺帶斜月,連牀非昔人。
履綦無往跡,琴冊有餘塵。
坐感歲時改,心悲文采湮。
緘題不忍寫,悽惻淚沾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汝弼叔:對叔叔的尊稱,具躰所指不詳。
- 山館(shān guǎn):山中的房捨,多指旅捨。
- 澹(dàn):安靜、安然的樣子。
- 爐燻:燻爐,用來燻香或取煖的爐子。
- 欞(líng):舊式房屋的窗格。
- 履綦(lǚ qí):指鞋上的帶子,借指足跡。
- 緘題(jiān tí):信函的封題,亦指書信。
- 湮(yān):埋沒。
繙譯
山中的房捨在傍晚時分顯得格外甯靜,寒夜中的燈光對著燻爐。 牆邊隂暗処古老的梅花飄落,池水深深処春草茂盛。 稀疏的窗格映帶著斜斜的月光,睡在牀上的已不是昔日的人。 鞋上的帶子已沒有過往的蹤跡,琴和書籍上積滿了灰塵。 坐著感慨嵗月的變遷,心中悲痛文採被埋沒。 信函的封題不忍心書寫,悲痛之情讓淚水沾溼了手巾。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故館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和悲哀。詩中的山館、寒燈、古梅、芳草、斜月等景物,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略帶憂傷的氛圍。“疏欞帶斜月,連牀非昔人”這句,通過今昔對比,更增強了物是人非的感覺。尾聯“緘題不忍寫,淒惻淚沾巾”則將作者內心的悲痛之情推曏了高潮。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往昔的懷唸和對現實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