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掌上珠贈黎縝之舉子

南海何來產夜光,木難火樹齊相當。 蕊宮朗映珊瑚色,金闕銀臺氣鬱蒼。 自接仙郎掌上舞,四筵賓客爭環睹。 盤中錯落滿星辰,風雨雲霄能步武。 望來燦爛五神州,清廟明堂冠上頭。 爲問連城推十五,何如合璧報隋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爲"賦得體"。
  • 掌上珠:對愛女的稱呼,這裏指優秀的人才。
  • 黎縝之:一個人的名字。
  • 舉子:科舉時代被推薦參加考試的讀書人。
  • 南海:中國南方的海域,這裏指代邊遠地區。
  • 夜光:這裏指珍珠,傳說中夜間能發光的寶珠。
  • 木難:傳說中的寶珠。
  • 火樹:形容燈火通明的樹狀景觀,此處可能借指珍寶放出的光芒。
  • 蕊宮:指道教傳說中的仙宮。
  • 朗映:明朗映照。
  • 珊瑚色:像珊瑚一樣的紅色。
  • 金闕銀臺:神仙居住的宮闕。
  • 氣鬱蒼:氣勢雄偉蒼茫。
  • 仙郎:在這裏指黎縝之,讚譽他有仙人之姿。
  • 四筵:四周的座位,泛指筵席。
  • 環睹:圍繞觀看。
  • 錯落:交錯紛雜。
  • 星辰:這裏比喻珍珠光芒如星辰般璀璨。
  • 風雨雲霄:象徵着不同尋常的境遇和高遠的志向。
  • 步武:追隨,這裏表示能夠適應各種情況。
  • 燦爛:光彩鮮明耀眼。
  • 五神州:古代中國的一種地域劃分概念,泛指整個國家。
  • 清廟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議事的地方,象徵着國家的重要場所。
  • 冠上頭:表示在衆人中名列前茅。
  • 連城:價值連城的寶物。
  • 推十五:可能是指某種選拔或評價的標準,具體含義不明。
  • 合璧:兩塊半圓形的玉合成圓形,比喻美好的事物結合在一起。
  • 隋侯:相傳隋侯曾救過一條受傷的大蛇,後來大蛇銜來一顆明珠報答他。此處用隋侯之珠比喻珍貴的回報。

翻譯

從南海邊遠之地何來這能發光的珍寶呢,這珍寶如木難珠、火樹般璀璨,彼此相當。 仙宮中明朗地映照着如珊瑚般的紅色,那神仙居住的金闕銀臺氣勢雄偉蒼茫。 自從他如在仙人掌上舞蹈般展現自己,四周筵席上的賓客都爭相圍繞觀看。 盤中的珍寶交錯紛雜,光芒如滿布的星辰,他如同在風雨雲霄中依然能夠穩步前行的人。 期望他的光芒能照耀整個國家,在清廟明堂這樣重要的地方名列前茅。 試問這價值能推爲十五的連城之寶,如何能像隋侯得到大蛇報恩的合璧之珠那樣得到美好的回報呢。

賞析

這首詩以讚揚黎縝之這位舉子爲主題,用了許多華麗的詞彙和豐富的意象來形容他的優秀和珍貴。詩的開頭通過描寫珍寶的璀璨來暗示黎縝之的非凡,接着描述了他在衆人面前的出色表現,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後面則表達了對他未來的期望,希望他能在國家的重要場合中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同時,詩中還用了一些典故,如「木難」「火樹」「隋侯之珠」等,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宏大,充分展示了作者對黎縝之的讚美和對他未來的美好祝願。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