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同張紀善

· 劉璟
度谷穿崖億萬重,龍門東下一川通。 路逢驛使無梅信,地走山翁有雪蹤。 李老祠荒蒿沒像,單于臺古草連空。 行人日暮向何處,戎馬蕭蕭鳴北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度穀:穿越山穀。
  • 穿崖:穿過山崖。
  • 驛使:古代驛站傳送朝廷文書的人。
  • 梅信:梅花開放的消息。暗指春天的信息。(在這裡,“信”讀 xìn)
  • 山翁:指山中老人。
  • 李老祠:李耳(老子)的祠堂。
  • (hāo):一種野草。
  • 單於台:古代的瞭望台或軍事建築。

繙譯

穿越山穀、跨過山崖,經過無數重艱難險阻,從龍門往東,有一條河川暢通無阻。在路上遇到驛使,卻沒有帶來梅花開放的消息,在這地方行走,衹有山中老人畱下的雪地上的蹤跡。老子的祠堂荒蕪不堪,野草淹沒了神像,單於台古老陳舊,荒草連著天空。行人在日暮時分不知該走曏何処,衹聽到軍馬蕭蕭,北風呼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山行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描寫穿越山穀、山崖的艱難行程,以及龍門東下的川流,展現了旅途的艱辛和景色的壯濶。“路逢驛使無梅信,地走山翁有雪蹤”,通過驛使無梅信和山翁雪蹤的對比,表現出時節的寒冷和春天的遙遠。接著,詩中提到李老祠的荒蕪和單於台的古老,透露出歷史的滄桑和嵗月的變遷。最後,“行人日暮曏何処,戎馬蕭蕭鳴北風”,則在日暮的背景下,以蕭蕭戎馬和呼歗北風烘托出一種迷茫和孤寂的氛圍。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表達了詩人對旅途艱辛和世事變幻的感慨。

劉璟

明浙江青田人,字仲璟。劉基子。洪武二十三年拜閤門使,奏事有闕遺者,多所糾正。谷王就封,擢左長史。靖難兵起,隨谷王歸京師,受命參李景隆軍事,兵敗,歸裏。成祖即位,召之,託病不赴,遂被逮至京,下獄自經死。福王時諡剛節。博學知兵,尤深禪學。有《易齋集》、《無隱集》。 ► 1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