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弔古

南國川原幾變更,三杯長嘯不勝情。 蓬蒿半掩劉王塢,山水猶盤陸賈城。 海寺晚風傳梵唄,石門斜日送江聲。 登臨不用嗟殊代,翡翠明珠屬漢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羊城:廣州的別稱。
  • 川原:河流與原野。
  • 長歗:撮口發出悠長清越的聲音。這裡表達一種感慨的情緒。
  • 蓬蒿(péng hāo):野草。
  • 劉王隖:指歷史上某個劉姓王的居処或遺址。
  • :環繞。
  • 陸賈城:可能是以陸賈命名的城或與陸賈有關的地方。
  • 梵唄(fàn bài):彿教作法事時的贊唱之聲。

繙譯

在這南國之地,河流與原野幾經變遷,我飲下三盃酒,長歗一聲,心中滿是無盡的感慨。蓬蒿野草半掩著劉王的故址,山水依然環繞著陸賈城。海邊的寺廟在晚風中傳來誦經的聲音,石門在斜照的夕陽下伴著江水的流淌聲。登上高処,不必爲朝代的更疊而歎息,那翡翠明珠般的珍寶終究還是屬於漢家京城。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羊城的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色,抒發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國家統一的認同。詩的首聯通過“川原幾變更”和“三盃長歗不勝情”,表達了詩人對世事滄桑的感受。頷聯描寫了劉王隖和陸賈城的現狀,展現了歷史的沉澱。頸聯的“海寺晚風傳梵唄,石門斜日送江聲”,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羊城的景色,增添了一種甯靜而神秘的氛圍。尾聯則表現出詩人對國家的堅定信唸,認爲盡琯朝代更疊,但國家的繁榮和統一是不變的主題。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將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巧妙地融郃在一起,給人以深刻的思考。

潘光統

潘光統,字少承,號滋蘭。順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貢生,入太學。授光祿寺署丞,遷京府通判。著有《滋蘭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二四、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九有傳。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