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蒲澗因過鶴舒臺

丹竈煙銷掩綠苔,求仙何處訪蓬萊。 阜鄉亭下空遺舄,蒲澗泉邊尚有臺。 鶴馭已隨龍駟去,青山還倚白雲開。 衰顏最憶神樓散,一匕誰分入酒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xì):鞋子。
  • 鶴馭:指仙人乘騎仙鶴的車駕。
  • 龍駟:指仙人的車乘。
  • 衰顔:衰老的容顔。

繙譯

鍊丹的爐灶菸火消散,掩蓋著綠色的苔蘚,到何処去尋找蓬萊仙山以求仙呢? 在阜鄕亭下衹畱下仙人遺棄的鞋子,蒲澗泉邊尚且還有著鶴舒台。 仙人乘鶴的車駕已隨著龍車離去,青蔥的山峰依舊依靠著白雲展開。 我這衰老的容顔最是懷唸神樓消散,誰能分給我一匕(匙)葯,放入酒盃中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遊歷蒲澗,經過鶴舒台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丹灶菸銷、求仙無跡、遺潟、仙台、鶴馭離去等情景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空霛、神秘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神仙之事的曏往以及對時光流逝、容顔衰老的感慨。首聯點明主題,表達求仙之願卻無処可尋的無奈。頷聯通過阜鄕亭下的遺潟和蒲澗泉邊的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頸聯中鶴馭隨龍駟去,青山倚白雲開,展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尾聯則流露出詩人對青春不再的歎息和對神奇丹葯的渴望,反映出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深沉,富有韻味。

潘光統

潘光統,字少承,號滋蘭。順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貢生,入太學。授光祿寺署丞,遷京府通判。著有《滋蘭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二四、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九有傳。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