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陵蘇武泣別圖
臣有千古哀,覆水一去難再回。臣有三寸舌,染絲一黑難再白。
丈夫瓦裂聲名虧,漢不我得將安爲。吞聲長哀送蘇武,忠肝惟有青天知。
煙沙蕭條壓冰雪,心事淒涼淚成血。誰憐冤魄老胡塵,空有丹心瞻漢闕。
目斷關河夕照迷,茂陵煙樹草萋萋。將身不似雲邊雁,猶得年年故國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瓦裂:像瓦片一般碎裂。比喻分裂或崩潰。
- 安爲:怎麼辦。
- 吞聲:不敢出聲,悲咽。
- 胡塵:胡地的塵沙,這裏指代匈奴地區的風沙或戰亂。(「胡」讀作「hú」)
- 漢闕:漢代的宮闕,這裏借指漢朝的朝廷。(「闕」讀作「què」)
- 關河:關山河川。
- 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這裏代指西漢王朝。
翻譯
我心中有着無盡的悲哀,潑出去的水一旦流走就難以再收回。我有巧言善辯的三寸之舌,可染黑的絲一旦變黑就難以再變白。 大丈夫的名譽如同瓦片碎裂般受損,漢朝不能接納我,我又能怎麼辦呢。我悲痛地默聲送別蘇武,我的忠心只有青天知曉。 煙霧沙塵蕭條地壓在冰雪之上,心中的愁苦悲涼讓淚水都變成了血。有誰憐憫我這含冤的魂魄在胡地的塵沙中漸漸老去,空有一片赤誠之心遙望漢朝的宮闕。 目光望向關山河川,夕陽西下讓人迷茫,茂陵四周煙靄瀰漫,草木萋萋。我自己不像那雲邊的大雁,還能夠年年回到祖國。
賞析
這首詩以李陵的口吻,表達了他內心的痛苦與無奈。詩的開頭用「覆水難再回」和「染絲難再白」來比喻自己名譽受損、無法挽回的境地,以及無法改變的現狀。接着描述了他送別蘇武時的悲痛和自己的忠心無人理解的苦悶。後面幾句通過描寫環境的蕭條和自己的冤屈,進一步烘托出他的淒涼心境。最後以羨慕大雁能年年歸鄉,反襯出自己身處異鄉、無法迴歸祖國的悲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深刻地展現了李陵的複雜情感和悲劇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