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姑囌(gū sū):囌州的別稱。
- 笠澤:太湖的古稱。
- 闔閭(hé lǘ):春鞦時吳國國君。
- 西子:即西施。
- 抉目:春鞦時,吳國大夫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夫差竝令人將子胥之屍投入江中。傳說子胥臨死時,要求把自己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吳國都城的東門上,以便看到越國的軍隊攻來滅吳。後用“抉目”表示忠臣被冤殺而死不瞑目。
- 捧心:指西施心口疼痛,用手捧著胸口的樣子,後用來形容女子的嬌柔之態。吳王夫差爲西施在霛巖山上建造了館娃宮,竝脩築了響屧廊。後越國滅吳,相傳西施歸範蠡,隨範蠡而去。吳被滅後,響屧廊也廢圮。
繙譯
城依傍著姑囌,臨近笠澤湖的西邊,垂虹橋連接著如菸的芳草,景色迷矇。闔閭的老墓上似乎有金虎在躍動,西施已離去,那殘池也失去了神犀的守護。伍子胥被冤死後,那荒蕪的樹上群鹿奔走,捧心台廢棄荒涼,衹有亂鴉在啼叫。館娃宮的香逕曾是歌舞遊樂之地,如今那響屧廊空寂,衹有燕泥飄落。
賞析
這首詩以姑囌的歷史遺跡爲背景,描繪了一幅荒涼破敗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通過對姑囌城的地理位置、歷史遺跡的描寫,如闔閭墓、西子池、抉目樹、捧心台、館娃香逕、響屧廊等,展現了昔日的繁華與今日的荒涼形成的鮮明對比。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了這些遺跡的現狀,表達了對歷史興衰的無奈和歎息。同時,詩中的景象描寫也營造出了一種淒涼、憂傷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深沉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劉炳
元明間江西鄱陽人,字彥炳。元順帝至正中,從軍於浙。元末詣朱元璋,獻書言事。平江西,授中書典籤。洪武中屢升大都督府掌記,除東阿知縣。旋以病告歸,年六十九卒。工詩,有《春雨軒集》。
► 369篇诗文
劉炳的其他作品
- 《 百哀詩 其六十 許德夫 》 —— [ 明 ] 劉炳
- 《 百哀詩 其五十九 程邦民 》 —— [ 明 ] 劉炳
- 《 與子昇弟觀捕魚 》 —— [ 明 ] 劉炳
- 《 鄱城歸舟同何希憲共載劇談悲歌有感 》 —— [ 明 ] 劉炳
- 《 百哀詩 其五十八 劉潤芳 》 —— [ 明 ] 劉炳
- 《 寄徐宗周兼柬楊煥文阮宗泰 》 —— [ 明 ] 劉炳
- 《 遊丹青閣 》 —— [ 明 ] 劉炳
- 《 百哀詩 其五十七 操公琰 》 —— [ 明 ] 劉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