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司馬王公以詩留別輒次韻

翰苑文章同舊價,南都山水屬真仙。 相看轉覺雙瞳碧,漸老難回兩鬢玄。 酒興總非方壯日,花時猶是未歸年。 陽春強和憑誰寄,塞雁依稀隔暮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翰苑(hàn yuàn):指翰林院,是古代官署名,爲各種文藝技術內廷供奉之處。
  • 南都:指南京。
  • (tóng):指眼睛的虹膜中央的小孔,光線通過瞳孔進入眼內。
  • :黑色。
  • 陽春:原指春天的陽光,後常用來比喻高深的藝術或文學作品。
  • 塞雁:塞外的大雁。

翻譯

翰林院的文章依舊有着同樣的價值,南京的山水屬於真正的仙人。相互看着,更覺得對方的雙眼清澈碧綠,漸漸老去難以讓兩鬢變回黑色。飲酒作樂的興致已不似正值壯年之時,花開的時節卻仍是未歸之時。勉強應和陽春之曲可寄給誰呢,塞外的大雁在暮煙中依稀可辨。

賞析

這首詩是潘希曾迴應南司馬王公以詩留別所作的次韻詩。首聯表達了對王公文學才華的讚賞以及對南都山水的讚美。頷聯通過描寫雙方的外貌變化,感慨時光的流逝和衰老的不可抗拒。頸聯則抒發了對往昔壯年時光的懷念以及羈旅未歸的無奈。尾聯以陽春之曲無人可寄和塞雁隔暮煙的景象,進一步烘托出離別的哀愁和對遠方的思念。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通過對時光、離別等主題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複雜的情感。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