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春入殘冬梅尚遲,歲除今夕客才知。 門前已見桃符換,燈下猶堪柏酒持。 三載地偏成斷梗,九重天遠獨傾葵。 生盆爆竹無心久,漫逐兒嬉亦一奇。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歲除:年終的一天,舊曆一年的最後一天,即除夕。 桃符:古代掛在大門上的兩塊畫着神荼、鬱壘二神的桃木板,以爲能壓邪。後在其上貼春聯。 柏酒:即柏葉酒,古代習俗,春節期間飲柏葉酒以祝壽、避邪。 斷梗:折斷的葦梗,比喻漂泊不定。 傾葵:葵花向陽而傾,比喻忠誠。(,讀作「kuí」) 生盆:指燒炭火的火盆。

翻譯

春天已經到來,殘冬裏的梅花卻還遲遲未開,直到年終這除夕之夜,客居他鄉的人才意識到。 門前已經看到桃符更換了,在燈下還可以手持柏葉酒。 三年來身處偏僻之地,如折斷的葦梗般漂泊不定,在這距朝廷遙遠的地方,我獨自像葵花向陽般忠誠。 對着燒炭火的火盆,我已沒有長久守候的心思,隨意跟着孩子們嬉戲玩耍,這也算是一件奇特的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除夕這一特殊時刻的感受。詩的首聯通過春天到來梅花未開,以及自己在歲除之夜的感悟,點明瞭時間和情境。頷聯描寫了門前更換桃符和燈下持柏酒的傳統習俗,烘托出節日的氛圍。頸聯表達了詩人多年來漂泊他鄉的羈旅之愁,以及對朝廷的忠誠之心。尾聯則表現出詩人在這特殊時刻的一種放鬆心態,雖無心守歲,卻能從孩子的嬉戲中找到別樣的樂趣。整首詩情感細膩,既有對時光流逝和身世漂泊的感慨,又有在節日氛圍中尋找一絲慰藉的心境,語言質樸,意境深遠。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