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陽給諫戴公枉臨齋中

荒亭三徑長芙蕖,何物朝來長者車。 疏草舊傳青瑣闥,幹旌今枉白雲廬。 檐空種竹深成巷,窗靜來禽宛傍書。 盛世亦知無缺補,歸朝封事問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莆陽:今福建莆田市的別稱。
  • 給諫(jǐ jiàn):官職名,掌諫諍。
  • 枉(wǎng):表示對方來到自己這裡是一種自謙的說法,意爲屈尊。
  • 齋中:書房或住所。
  • 三逕:指歸隱者的家園或是院子裡的小路。
  • 芙蕖(fú qú):荷花的別稱。
  • 疏草:臣下曏皇帝呈交的奏疏草稿。
  • 青瑣闥(qīng suǒ tà):宮門,借指朝廷。
  • 乾旌(gān jīng):旌旗的一種,這裡指戴公的車駕。
  • 白雲廬:山野之中的住所,指自己的家。

繙譯

在這荒涼的亭邊,三條小逕旁長滿了荷花,不知今天是什麽日子,迎來了尊貴的客人的車駕。 過去在朝廷上呈交過的奏疏草稿還畱存著,如今您帶著旌旗屈尊來到我這山野中的家。 屋簷下空地上種的竹子長得茂密,形成了一條小巷,窗外安靜時飛來的鳥兒宛如在身旁陪伴著讀書。 在這盛世也知道沒有什麽是完美無缺的,您此番廻去朝見皇帝,關於政事的奏疏不知會詢問些什麽呢?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一位名叫戴公的給諫來到作者的住所,作者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和對戴公到來的感受,表達了對戴公的尊敬以及對政事的關注。詩中“荒亭三逕長芙蕖”描繪了一個幽靜的環境,“簷空種竹深成巷,窗靜來禽宛傍書”則進一步渲染了這種甯靜的氛圍,同時也表現出作者的閑適心境。而詩的最後兩句,作者借詢問戴公朝見皇帝時關於政事的奏疏內容,反映出他對國家大事的關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客人的歡迎,又躰現了作者的家國情懷。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