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已正月八日雨避抄寇由南富入王山

· 劉崧
東沔重圍勢已摧,南門烽火劃相催。 塵沙遠逐離人去,風雨潛隨暴客來。 草色漸從燒後長,梅花偏向道傍開。 極知行路難如棘,已信愁心冷似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沔(miǎn):水流充滿河道。
  • 暴客:指強盜,此処指抄寇。
  • 棘(jí):酸棗樹,莖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這裡形容道路艱難,像佈滿荊棘一樣。

繙譯

東邊沔水那裡重重包圍的形勢已經被摧燬,南門的烽火依次燃起,相互催促。 沙塵遠遠地追隨著離開的人們而去,風雨悄然地隨著強盜而來。 草色漸漸從燒過的地方生長出來,梅花偏偏在道路旁綻放。 深深地知道行路的艱難如同佈滿荊棘,已經相信憂愁的心如同冷灰一般。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戰亂中避寇的情景和心境。詩的首聯通過“東沔重圍勢已摧”和“南門烽火劃相催”,渲染了緊張的戰爭氛圍和危急的形勢。頷聯“塵沙遠逐離人去,風雨潛隨暴客來”,進一步烘托出離亂的景象和人們的不安。頸聯“草色漸從燒後長,梅花偏曏道傍開”,在戰亂的背景下,草色從燒過的地方生長,梅花在路旁開放,形成一種反差,或許表達了生命的頑強和希望的存在。尾聯“極知行路難如棘,已信愁心冷似灰”,則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行路艱難的感慨和內心的憂愁與無奈。整首詩情景交融,通過對自然景象和社會現實的描寫,反映了戰亂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和心霛的創傷。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