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畫樑春盡落香塵”句:暗指秦可卿在天香樓懸樑自盡。
“擅風情,秉月貌”句:指秦可卿自恃風月情多和容貌美麗。全句是說,後來賈府之敗,根源可以追溯到這一點上。
箕裘(jīqiú)頹墮:舊時指兒孫不能繼承祖業。箕是簸箕,裘是皮袍。《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爲裘;良弓之子,必學爲箕。”意思是說,善於冶煉的人家,必定先要子弟學會做簸箕,爲弄木竹、獸角作準備。後人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業。敬,指賈敬。他頹墮家教,放任子女胡作非爲,養了個不肖之子賈珍,而賈珍則“亂倫”與兒媳私通。
家事:家業。寧:寧國府。
宿孽:原始的罪惡,起頭的壞事,禍根。
序
《好事終》是《紅樓夢》中的寫秦可卿的判曲。曲名《好事終》的“好事”特指男女風月之事,是反語。
賞析
秦可卿本是被棄於養生堂的孤兒,她從抱養她的“寒儒薄宦”之家進入賈府以後,就墮入了罪惡的淵藪。她走上絕路是賈府主子們糜爛生活的惡果,其中首惡便是賈珍這類人形獸類。
這首吟詠秦可卿的曲子着眼點卻落在了整個賈氏大家族上。曹雪芹把這個“百年望族”衰落和敗亡的主要原因歸結爲賈敬的荒誕不經合對子孫的放任自流,導致寧府上下亂倫濫交,綱常敗壞。秦可卿之死,是在封建世族繁華鼎盛時暴露出來的一個敗亡的徵兆。曹雪芹的這種處理,大大加深了秦可卿悲劇故事的歷史縱深感,使這首曲子具有了更爲深廣的社會意義。當然,作者由於時代所限,時不時地會陷入宿命的因果循環論,對於這些思想我們應當注意鑑別。
曲子的有一點是頗令人思索的,那就是秦可卿在小說中死得較早,接着還有賈元春省親、慶元宵等盛事,但作者卻說她是“敗家的根本”。從表面上來看,後來賈府之敗是由於這首曲子所歸結的“宿孽總因情”,但四大家族的衰亡是社會的、政治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封建統治階級的生活腐朽、道德敗壞也是其階級本性所決定的。按道理說,即使曹雪芹遠遠不可能有這樣的認識,也不至於把後來發生的重大變故的責任全推到一個受賈府這個罪惡封建家庭的毒氛污染而喪生的女子身上,把一切原因都說成是因爲“情”。
其實,這和十二支曲的《引子》中所說的“都只爲風月情濃”一樣,只是作者有意識地在小說一切人物、事件上蓋上的瞞人的印記。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爲了給人以“大旨談情”的假象,才虛構了太虛幻境、警幻仙子的。但是,這種“荒唐言”若不與現實溝通,就起不了掩護政治性的真事的作用。因而,作者又在現實中選擇了秦可卿這個因風月之事敗露而死亡的人,作爲這種“情”的象徵,讓她在賈寶玉夢中“幻”爲“情身”,還讓那個也叫“秦可卿”的仙姬與薛寶釵、林黛玉的形象混爲一體,最後與賈寶玉一起墮入“迷津”,暗示這是後來情節發展的影子,以自圓其“宿孽因情”之說。作者的思想是充滿矛盾的,以假象示人是不得已的,所以他在太虛幻境入口處寫下了一副對聯,一再警告讀者要辨清“真”、“假”、“有”、“無”。在小說中,馮淵之死已經寫出兇手是薛蟠,卻偏又說“這正是夢幻情緣”、“前生冤孽”。張金哥和守備之子雙雙被迫自盡,已經寫出首惡是王熙鳳,卻偏說他們都是“多情的”,又製造“情孽”假象。就連心如“槁木死灰”的李紈、“戡破三春”遁入空門的賈惜春、“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於心上”的史湘雲,作者也統統讓她們在掛着“可憐風月債難償”的對聯的“孽海情天”中注了冊,這個“情”(風情月債)正是書中的幌子。
賈府後來發生變故的直接導火線在榮國府,獲罪而淹留在獄神廟的賈寶玉、王熙鳳都是榮國府的人。賈寶玉的罪狀不外乎“不肖種種承笞撻”時傳的那種口舌。賈寶玉雖然有沾花惹草的貴族公子習氣,但決不至於像賈珍父子那樣無恥,使這一點成爲累及整個賈府的罪狀。真正的原因是敵對勢力在政治鬥爭中要儘量抓住把柄來整治對方。作者偏要說這是風月之情造的孽,並且把它歸結到它的發端——秦可卿的誘惑。在寧國府中,有很多事情原本就不像話。比如,若按封建禮法頹墮家教論罪,賈敬縱容子孫恣意妄爲,就要比賈政想用嚴訓教子就範而無能爲力更嚴重,更應定爲“首罪”。王熙鳳的弄權、斂財、害命,也起於她協理寧國府。賈珍向王夫人流淚求請王熙鳳料理喪事,縱容她“愛怎樣就怎樣,要什麼只管……取去”,使她忘乎所以。鐵檻寺受賄害命後,“鳳姐膽識愈壯,以後有了這樣的事,便恣意的作爲起來”。而辦這樣奢靡的喪事,又因爲賈珍、賈蓉與死者有特殊的關係。王熙鳳計賺尤二姐、大鬧寧國府,事情也起於賈珍、賈蓉,而賈蓉又與王熙鳳有着不可告人的關係,他還是與王熙鳳最親的秦可卿的丈夫。儘管如此,“風情”、“月貌”以至於秦可卿本人,都不過是作者用來揭示賈府中種種關係的一種憑藉,賈府衰亡的前因後果有具體的情節作出說明,這就像作者在具體描寫馮淵、張金哥之死的情節時毫不含糊一樣。
秦可卿“判詞”和曲子中的詞句的含義,要比讀者草草去讀所得的表面印象來得深奧,就連曲名“好事終”,其所指也不限於秦可卿一人,而可以是指整個賈府的敗亡。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瀋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三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爲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233篇诗文
曹雪芹的其他作品
- 《 紅樓夢 · 第六回 · 賈寶玉初試雲雨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 —— [ 清 ] 曹雪芹
- 《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襲人 》 —— [ 清 ] 曹雪芹
- 《 供菊 》 —— [ 清 ] 曹雪芹
- 《 紅樓夢 · 第九十九回 · 守官箴惡奴同破例 閱邸報老舅自擔驚 》 —— [ 清 ] 曹雪芹
- 《 紅樓夢十二曲 · 其三 · 枉凝眉 》 —— [ 清 ] 曹雪芹
- 《 紅樓夢 · 第三十一回 ·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 —— [ 清 ] 曹雪芹
- 《 琴曲四章 》 —— [ 清 ] 曹雪芹
- 《 紅樓夢 · 第五十一回 · 薛小妹新編懷古詩 胡庸醫亂用虎狼藥 》 —— [ 清 ] 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