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十二曲 · 其三 · 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拼音

譯文

一個林黛玉,絳珠仙草;一個賈寶玉,頑石轉世。 如果我們沒有緣分,今生又怎能與他相遇。 如果我們有緣分,那怎麼婚事(林黛玉)、知己(賈寶玉)的夢卻又化爲烏有? 一個常常爲寶玉流淚,一個常常爲黛玉感嘆。 寶玉與黛玉的「愛情」終究如鏡花水月一樣不能成爲現實。 想想還有多少眼淚,怎能經得住歲月的如此摧殘。

注釋

閬苑(làng yuàn):傳說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也稱閬風苑、閬風之苑,傳說中在崑崙山之巔,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詩詞中常用來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時也代指帝王宮苑。 仙葩(pā):仙花。「閬苑仙葩」自然指絳珠仙子林黛玉。 瑕:玉的疵斑。「美玉無瑕」指賈寶玉。 虛化:成空,化爲烏有。戚序本誤作「虛花」,變動詞爲名詞;程式乙本改作「虛話」,變心事爲明言;甲戌本經塗改;今從庚辰本。 「一個枉自嗟呀(jiē yā), 一個空勞牽掛。」句:一個常因寶玉而流淚(指黛玉),一個常因黛玉而感嘆(指寶玉)。很顯然這裏說的就是正文以及脂批所提示的寶玉對黛玉訴肺腑等事。嗟呀,因悲傷而嘆息。牽掛,在情況不明時對人的懸念。它與前面晴雯判詞中「多情公子空牽念」的「牽念」以及後面寫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牽連」的「牽連」意思相同。 「水中月、鏡中花」:都是虛幻的景象。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句:曹雪芹八十回後原稿中有《證前緣》一回(靖藏本第七十九回批),寫黛玉「淚盡夭亡」。

《枉凝眉》是《紅樓夢》中的判曲,主要以這首曲子寫紅樓夢的男女主角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理想」因各種緣故最終破滅的故事,林黛玉的淚盡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說的「枉自嗟呀」。凝眉,皺眉,悲愁的樣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閬苑(làng yuàn):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仙葩(pā):仙界的花朵。
  • 無瑕:沒有缺點或瑕疵。

繙譯

一個是神仙居所的奇異花朵,一個是純潔美玉沒有瑕疵。要說沒有奇特的緣分,今生卻偏偏又遇見了他;要說有奇特的緣分,可爲何心中的事最終還是成了虛幻?一個白白地獨自歎息,一個徒然地牽掛操心。一個就像水中的月亮,一個如同鏡子中的花朵。想想眼中能有多少淚水啊,怎麽能禁得住從鞦天流到鼕天結束,又從春天流到夏天!

賞析

這首曲以委婉哀怨的筆調,描述了一種有緣無分、令人歎息的愛情。曲中用“閬苑仙葩”和“美玉無瑕”來比喻男女主人公,暗示他們的美好與獨特。“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既強調了緣分的奇妙與難得,又突出了這種相遇所帶來的無奈與痛苦。“水中月”“鏡中花”形象地表達了這份感情的虛幻不實。最後連續發問,強調了淚水無盡、愁緒緜緜。全曲意境淒美,情感深沉,深深打動著讀者的心,將那種愛而不得的悲哀刻畫得淋漓盡致,反映了作者對於情感世界中無奈與悲哀的深刻理解。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瀋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三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爲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2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