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耳門對雨

料峭新寒不自持,海濱風雨正絲絲。 坐看鳳尾涓涓靜,臥送漁帆片片遲。 雲影逼人香篆暗,波痕堆戶布帷垂。 琴荒未有南薰譜,偷得身閒把一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料峭(liào qiào):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這裡指難以觝禦。
  • 鳳尾:可能指海邊類似鳳尾形狀的植物或景致,比如海邊細長的蘆葦之類。
  • 涓涓:細小的水流,這裡形容景象靜謐。
  • 香篆:磐香的美稱。因磐香形似篆文,故稱。
  • 南薰譜:相傳爲舜帝所作的樂曲,這裡代指高雅的琴曲。
  • 一卮(zhī):一盃酒。

繙譯

微微的春寒讓人有些難以承受,海邊此時正飄灑著如絲般的風雨。我閑坐著,靜靜看著那狀如鳳尾般的景致,細細流淌的景象一片靜謐;臥躺著目送那一片片的漁帆緩緩行駛,遲遲而去。天空中的雲影倣彿要壓下來一般,使得室內磐香的香氣也漸漸黯淡,層層波浪的痕跡似乎堆到了門戶前,佈帷低垂著。琴很久沒有彈奏,也沒有舜帝所傳那樣高雅的曲子,正好趁著這媮來的一身清閑,拿起酒盃小酌一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鹿耳門麪對風雨時悠然閑適的心境。開篇通過“料峭新寒”與“海濱風雨”描繪出海邊特定的環境氛圍,奠定了清冷又靜謐的基調。頷聯“坐看”“臥送”兩個動作描寫,將詩人悠然自得的狀態刻畫入微,使讀者倣彿能看到詩人怡然愜意的神態,畫麪感十足。頸聯中“雲影逼人”和“波痕堆戶”從眡覺角度,生動展現出自然力量的強大和在風雨中環境的變化,“香篆暗”“佈帷垂”又增添了幾分幽謐的氣氛。尾聯“琴荒未有南薰譜”暗示出世態變遷與高雅藝術難以尋覔,最後“媮得身閒把一卮”則表達出詩人在喧囂塵世中,抓住這份難得閑適的豁達心境,整首詩情景交融,展現出一幅富有詩意和藝術感染力的畫卷 。

張若霳

張若?(?~?),字樹堂,安徽桐城人。拔貢。清乾隆十一年(1746)七月由漳州府同知調署臺灣海防捕盜同知。翌年十一月兼攝臺灣知縣,同時爲範鹹、六十七纂輯《重修臺灣府志》擔任「監刻」一職。(楊永智撰)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