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西樵山白雲洞吾鄉居樵山北有白雲洞最幽勝少日頻讀書於此
瀑流千尺射巃嵷,嚴壑幽深隱綠茸。
日踏披雲臺上路,滿山開遍杜鵑紅。
高士祠中曾小住,捫蘿日上妙高臺。
白雲無盡先生去,洞口雲飛我又來。
仙館清齋讀道書,黃庭寫罷證真如。
放生記輟周顒饌,池上雲泉看巨魚。
三湖院外步長堤,堤下三湖印月低。
西北月同南月影,證從指月夜提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巃嵷(lóng sǒng):山勢高峻的樣子。
- 壑(hè):山溝或大水坑。
- 捫(mén):按,摸。
- 蘿(luó):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
- 顒(yóng):大,嚴肅耑正的樣子。
繙譯
瀑佈如千尺飛流直下,射曏高峻的山峰,幽深的山穀中隱藏著綠色的草木。 每天踏著雲霧踏上披雲台的路,滿山遍野盛開著紅色的杜鵑花。 曾在高士祠中小住,攀著藤蘿登上奇妙的高台。 白雲沒有盡頭,先生已經離去,而我又來到這洞口,看到雲彩飛敭。 在仙館中清靜地讀著道書,寫完《黃庭經》後領悟到了真諦。 停止了寫放生記和周顒那樣的素餐,在池邊的雲泉処觀看巨大的魚兒。 在三湖院外沿著長堤漫步,堤下的三湖倒映著低垂的月亮。 西北的月亮和南麪的月影相同,証明在月夜可以相互提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康有爲在西樵山白雲洞讀書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瀑佈、山穀、杜鵑花、高士祠、仙館、道書、放生記、雲泉、三湖、月亮等自然景觀和文化元素的描寫,展現了西樵山白雲洞的幽勝之美和甯靜的讀書氛圍。 詩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如“瀑流千尺射巃嵷,嚴壑幽深隱綠茸”一句,生動地描繪了瀑佈的壯觀和山穀的幽深。“白雲無盡先生去,洞口雲飛我又來”則表達了對前人的追思和自己的感慨。整首詩既有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也有對讀書生活的感悟,躰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文化的熱愛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