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陵哀

天壽百七裏,峯嶂聳樓閣。 豁厊開堂戶,森聳出丘壑。 岡巒儼拜伏,信是帝王宅。 英雄隻眼巨,豈假王廖擇。 鬱郁十三陵,神奧盤松柏。 幽城何崔嵬,佳氣蔥鬱鬱。 當其營隧時,魚膏熒證碧。 玉棺藏九殿,南山爲石槨。 宮監日進膳,翠輦來獻酌。 荒哉政事失,興廢易三恪。 聖朝隆仁厚,禁樵飾丹雘。 功德矻豐碑,亭亭侵寥廓。 寢殿儼天扃,宮垣壯如昨。 昔者宋諸陵,僧伽溺骨虐。 金魚喪玉匣,冬青悽霜薄。 乃知今代仁,恩厚不能約。 我來覽天闕,華表雙嶽嶽。 翁仲陳夾道,列像如踊躍。 武將劍甲猛,文吏冠袍博。 獅虎象馬羊,或伏或立搏。 巨大數丈餘,皆用一石鑿。 廿裏道相望,大工何磊落。 萬國陵墓壯,無如長陵卓。 歐人多瞻望,我華色不削。
拼音
康有爲

康有爲

清廣東南海人,初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更甡,別署西樵山人、天遊化人。光緒二十一年進士。十四年,首次上書光緒帝,建議變法。後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倡今文經學,借鼓吹孔子託古改制,言變法改良。二十一年《馬關條約》簽訂,有爲聯合在京會試舉人一千三百餘人上書清帝,要求拒籤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中進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組織《強學會》,編印《中外紀聞》等,鼓吹變法維新。二十四年,得光緒帝召見,促成“百日維新”。戊戌政變起,逃亡國外。後持保皇立場,反對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後,曾與張勳共謀復辟帝制。有《新學僞經考》、《孔子改制考》等。 ► 1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