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鄭大鶴同年

海內詞人孰正聲,畫師樗散話居平。 何當麋鹿遊臺感,又見龍蛇起陸爭。 燕樂孤微知石竹,樵風哀豔入琶箏。 西臺鐵笛曾吹裂,賣藥懸壺斷此生。 入山惟恐不能深,勾漏羅浮何處尋。 欲問葛翁同徙宅,山樵妙墨有青岑。 身世可堪逢百憂,萬方多難竟無休。 死生契沽嗟吾輩,煙雨迷茫話小樓。
拼音
康有爲

康有爲

清廣東南海人,初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更甡,別署西樵山人、天遊化人。光緒二十一年進士。十四年,首次上書光緒帝,建議變法。後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倡今文經學,借鼓吹孔子託古改制,言變法改良。二十一年《馬關條約》簽訂,有爲聯合在京會試舉人一千三百餘人上書清帝,要求拒籤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中進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組織《強學會》,編印《中外紀聞》等,鼓吹變法維新。二十四年,得光緒帝召見,促成“百日維新”。戊戌政變起,逃亡國外。後持保皇立場,反對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後,曾與張勳共謀復辟帝制。有《新學僞經考》、《孔子改制考》等。 ► 1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