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臺

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荊榛(jīng zhēn):荊棘和灌木,比喻艱難的環境或未開墾的土地。
  • 荷夷(hé yí):荷蘭人,這裡指荷蘭殖民者。
  • 始尅:才得以。
  • 複先基:恢複祖先的基業。
  • 田橫:戰國時期齊國的將領,後被劉邦封爲齊王,但因不願投降而自殺。
  • 茹苦:忍受苦難。
  • 間關:形容道路險阻。

繙譯

在荊棘叢生的土地上開辟道路,敺逐荷蘭殖民者,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恢複了祖先的基業。 就像田橫還有三千忠心的門客一樣,我也在艱難險阻中忍受苦難,不忍心離開這片土地。

賞析

這首詩是鄭成功在收複台灣後所作,表達了他對恢複祖先基業的決心和艱辛歷程的感慨。詩中,“開辟荊榛逐荷夷”描繪了鄭成功在台灣的艱苦鬭爭,而“十年始尅複先基”則強調了這一過程的漫長和不易。後兩句以田橫的典故自比,表明了自己和部下們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堅定不移的忠誠。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鄭成功的英雄氣概和民族精神。

鄭成功

明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鄭芝龍子。唐王賜姓朱,改名成功,號“國姓爺”。南明隆武二年,阻父降清無效,移師南澳,繼續抗清。永曆帝立,封爲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十三年與張煌言合兵,大舉入長江,直抵南京,東南大震,旋爲清兵所敗,退還廈門。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進兵臺灣,驅逐荷蘭侵略軍,次年收復全臺。不久病卒。 ► 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