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

石洞藹晴暉,高臺碧翠微。 松蘿常向榻,花蘚細沾衣。 不厭談經久,深慚訪舊稀。 長歌動林麓,山鳥傍人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ǎi):形容雲氣彌漫的樣子。
  • 碧翠微:形容山色青翠,微光閃爍。
  • 松蘿:一種植物,常附生在松樹上。
  • :苔蘚。
  • :羞愧。
  • (lù):山腳。

繙譯

石洞中彌漫著晴朗的日光,高台映照著青翠的山色。 松蘿常常垂掛在我的牀榻旁,花間的苔蘚細細地沾染了我的衣裳。 我不厭其煩地談論經典,深深地感到羞愧因爲尋訪舊友的機會太少。 長長的歌聲在林間山腳廻蕩,山鳥依傍著人飛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白鹿洞的甯靜生活與深沉思考。詩中,“石洞藹晴暉”與“高台碧翠微”共同勾勒出一幅靜謐而明媚的自然畫卷,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感受。後句通過“松蘿常曏榻,花蘚細沾衣”進一步以物喻情,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與甯靜。詩末的“長歌動林麓,山鳥傍人飛”則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豪情與超脫,山鳥的依傍更是象征了詩人高潔的品格與自然的和諧共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與對自然的熱愛。

鄭廷鵠

鄭廷鵠,字元侍,號一鵬,瓊山人。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探花。授工部主事,調儀制郎,升吏科給事中,晉工科左給事,擢江西提學,遷江西參政。以母老乞歸,築室石湖,著書自娛,累薦不起。祀鄉賢。著有《藿膾集》、《蘭省集》、《掖垣集》、《學臺集》、《石湖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一九、清雍正《廣東通志》卷四六、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等有傳。鄭廷鵠詩,以明陳是集編《溟南詩選》(民國二十年海口海南書局印行)卷二所收鄭詩爲底本,參校同年海口海南書局印行《海南叢書》第六冊所收之《石湖遺集》。集外詩附於後。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