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胡長史所藏風晴雨嫩墨竹四首

· 管訥
移得篔簹谷裏栽,柴門蕭爽曉慵開。 林慚我向當年隱,徑造人從此日來。 六月微涼生枕簟,半天空翠落亭臺。 公家池館平安在,遙憶清陰遍綠苔。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篔簹(yún dāng):一種高大的竹子。
  • 蕭爽:清靜,涼爽。
  • (yōng):懶散,懶惰。
  • 林慚:林中的隱居生活感到慚愧。
  • 徑造:小路直達。
  • 枕簟(diàn):枕頭和席子,泛指寢具。
  • 空翠:天空的翠色,指藍天。
  • 亭臺:亭子和臺閣,泛指園林建築。
  • 清陰:清涼的樹蔭。
  • 綠苔:綠色的苔蘚。

翻譯

從篔簹谷移植而來的竹子,如今栽種在柴門旁,清晨的涼爽讓我懶得開門。 我曾隱居的林中生活讓我感到慚愧,而今日小路直達,人們紛紛來訪。 六月的微涼透過枕蓆傳來,半空中翠綠的天空映照在亭臺上。 你家的池館依舊安好,我遙想那裏的清涼樹蔭下,苔蘚遍佈。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的夏日景象,通過「篔簹谷」、「柴門」、「枕簟」等意象,傳達出一種遠離塵囂、迴歸自然的隱逸情懷。詩中「林慚我向當年隱」一句,既表達了對過去隱居生活的懷念,也透露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末句「遙憶清陰遍綠苔」則以一種淡淡的憂鬱,勾畫出對遠方池館的深切思念,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寧靜生活的嚮往。

管訥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時敏。少即能詩。洪武中徵拜楚王府紀善,遷左長史,事王二十餘年,以忠謹聞。年七十餘致仕,楚王請留居武昌,祿養終身。有《蚓竅集》。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