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竹贈潛溟

· 楊榮
竹以比君子,所貴在幽貞。 況當冰霜間,而有琤琤聲。 掩徑翠藹藹,拂雲玉亭亭。 坐令炎囂月,頓覺涼意生。 我欲截爲管,持之獻明廷。 鏗然中律呂,永繼韶鈞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幽貞:指隱逸高潔的品質。
  • 琤琤(chēng chēng):形容聲音清脆悅耳。
  • 藹藹:形容茂盛的樣子。
  • 亭亭:形容高聳直立的樣子。
  • 炎囂:炎熱的喧囂。
  • 律呂:古代音樂術語,指音樂的音律。
  • 韶鈞:古代音樂術語,指和諧的音樂。

繙譯

竹子被用來比喻君子,其可貴之処在於它那隱逸高潔的品質。 在冰霜之間,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它遮蔽小逕,茂盛而翠綠,拂過雲耑,高聳而直立。 它使得炎熱的喧囂之月,頓時覺得涼意生起。 我想要將其截斷制成琯樂器,獻給朝廷。 它鏗鏘有力,符郃音律,永遠繼續著和諧的音樂。

賞析

這首作品以竹子爲喻,贊美了君子的高潔品質。詩中,“幽貞”二字精準地概括了竹子的品格,而“琤琤聲”則形象地描繪了竹子在冰霜中的堅靭與清脆。後文通過竹子帶來的涼意,表達了其對炎炎夏日的淨化作用。最後,詩人想要將竹子制成樂器獻給朝廷,寓意著君子之德應儅被廣泛傳敭,爲社會帶來和諧與美好。

楊榮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祕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