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雜詩三首其二

昨攬荊州莽,今宿文陽陂。 遙天收密雨,平隰茂春荑。 分泉臨渡咽,愁雲出岫離。 載彈山水曲,坐結孤弦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獲取,這裡指經過。
  • 荊州:古代地名,今湖北省一帶。
  • :草木茂盛的樣子。
  • 文陽陂: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遙天:遠処的天空。
  • 密雨:細密的雨。
  • 平隰:平坦的溼地。
  • 春荑:春天的嫩芽。
  • 分泉:分流的山泉。
  • 渡咽:渡口処泉水聲如咽。
  • :山峰。
  • :離開,這裡形容雲霧繚繞。
  • :彈奏。
  • 山水曲:描繪山水景色的曲子。
  • 孤弦:單弦,比喻孤獨。

繙譯

昨天我經過荊州那片草木茂盛之地,今天又停宿在文陽陂。遠処的天空收起了細密的雨絲,平坦的溼地裡春天的嫩芽茂盛生長。分流的山泉在渡口処聲如咽鳴,憂愁的雲霧從山峰間繚繞而出。我彈奏著描繪山水景色的曲子,坐在那裡,心中充滿了孤獨的悲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來表達內心的情感。詩中“遙天收密雨,平隰茂春荑”描繪了雨後天晴,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分泉臨渡咽,愁雲出岫離”則通過泉水的咽鳴和山間繚繞的雲霧,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孤獨。最後兩句“載彈山水曲,坐結孤弦悲”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旅途中的孤寂和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感受。

蔡汝楠

明浙江德清人,字子木,號白石。嘉靖十一年進士。授行人。兒時聽湛若水講學,輒有解悟。好爲詩,有重名。中年究心經學,知衡州,於石鼓書院爲諸生講經。後參政江西,與鄒守益、羅洪先遊,學益進。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有《自知堂集》、《說經札記》。 ► 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