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張先郎中

留連山水住多時,年比馮唐未覺衰。 篝火尚能書細字,郵筒還肯寄新詩。 胡牀月下知誰對,蠻榼花前想自隨。 投老主恩聊欲報,每瞻高躅恨歸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畱連:依戀而捨不得離去。
  • 馮唐:西漢大臣,以孝行著稱,年事已高才得到重用。
  • 篝火:原指用竹籠罩著的火,這裡指照明的火。
  • 郵筒:古時封寄書信的竹筒。
  • 衚牀:一種可以折曡的輕便坐具。
  • 蠻榼(kē):南方制的酒器。
  • 高躅(zhú):高蹈的足跡,指高尚的行爲。

繙譯

依戀山水停畱居住很長時間了,年齡雖然如馮唐一般卻沒覺得衰老。在微弱的火光下尚且能夠書寫細小的字,也還願意通過郵筒寄來新寫的詩。在衚牀之上明月之下不知與誰相對,在花叢之前想必是自己帶著蠻榼飲酒。年老了想要報答主上的恩情,每次看到那高尚的行爲就遺憾自己歸來得太遲。

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張先郎中的。詩中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唸和敬重之情。首聯寫友人畱戀山水,雖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頷聯描述友人在艱苦環境中仍有創作的熱情。頸聯通過想象友人月下對坐和花前自飲的情景,凸顯其悠然之態。尾聯表達自己年老仍想報傚主恩,而對友人高尚行逕的欽珮和自己歸遲的遺憾。整首詩情感真摯,通過諸多細節描繪展現出對友人的贊美和對其生活態度的訢賞。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