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寶積寺探景泰禪師卓錫泉

地闢蕭樑代,幢標南漢年。 登臨吾輩重,懷想古人賢。 宴坐消長晝,清言入暝煙。 更忻情所樂,一飽杖頭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寶積寺:佛教寺院名。
  • 景泰禪師:一位高僧。
  • 卓錫泉:泉名,相傳是高僧駐錫(也作「卓錫」,指和尚住止。「錫」,錫杖,僧人外出所用)之處所出的泉水。
  • 蕭梁: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502年-557年),因皇室姓蕭,又稱蕭梁。
  • 幢(chuáng):原指旌旗,這裏指佛教的經幢,刻着佛號或經咒的石柱。
  • 南漢: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917年-971年)。

翻譯

此地在蕭梁時代開闢,經幢標誌着南漢的年代。 我們這輩人重視登臨此地,心懷追想古代的賢人。 安然靜坐來消磨漫長的白晝,清雅的言談融入傍晚的煙靄。 更讓人欣喜的是心情所樂之事,用手杖頭的錢就足以飽飲卓錫泉的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拜訪寶積寺,探尋景泰禪師的卓錫泉的情景。首聯描述了寶積寺的歷史悠久,從蕭梁時代開闢,南漢時期留下了經幢標記。頷聯表達了作者對古人賢德的懷想,以及對登臨此地的重視。頸聯寫作者在寺中宴坐清談,度過時光,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尾聯則表達了作者的一種滿足和欣喜之情,只需一點錢就能盡情享受卓錫泉的水,也體現了作者對這種簡單快樂的珍視。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清幽,通過對寶積寺的描寫和作者的感受,傳達出一種對歷史文化的敬仰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

釋今嚴

今嚴(?──一六五八?),字足兩。順德人。俗姓羅,原名殿式,字君奭。諸生。弱冠從天然禪師求生死大事,明桂王永曆三年(一六四九)脫白受具。十二年(一六五八)奉命往嘉興請藏,還至歸宗,閱大藏一週,遭歲儉,日止一糜,研覽不輟。病還雷峯,愛棲賢山水之勝,扶病強行。居無何,竟以宿疾蛻於五乳峯靜室。著有《西窗遺稿》一卷,《秋懷》、《百合》諸詩。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