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石馬以駕言出遊分韻賦詩得出字

· 朱熹
抱病守窮廬,閉戶常罕出。 坐見春氣深,清陰晝蒙密。 今朝積雨過,淑景回煦律。 不有塵外蹤,何由散愁寂。 行行整巾屨,散漫委書帙。 野徑自縈紆,前峯但崷崒。 婆娑茂樹下,左右寒流汩。 亂石翳蒼根,於焉憩腰膝。 追遊固才彥,逢遇亦奇逸。 招邀愧深情,晤言永茲日。 君有尊中物,我進沂上瑟。 日夕不得留,餘歡未雲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馬:可能是地名,也指代石刻的馬像,古人出行時常用作遊覽景點。
  • 駕言出遊:駕車出遊,古代出行方式之一。
  • 分韻賦詩:一種詩歌創作方式,詩人按韻腳分配詩句,共同完成一首詩。
  • 淑景:美好的陽光,春天的陽光。
  • 煦律:溫暖的節律,指春暖花開的時節。
  • 塵外蹤:超脫世俗的生活或隱逸的生活。
  • 巾屨:頭巾和鞋子,指出行的準備。
  • 委書帙:放下書籍,表示輕鬆出遊。
  • 縈紆:彎曲的樣子,形容山路曲折。
  • 崷崒:形容山勢陡峭。
  • 婆娑:樹木搖曳的樣子,也可形容人姿態優美。
  • 寒流汩:形容冷冽的水流聲。
  • :遮蔽。
  • :休息。
  • 才彥:才子賢人。
  • 奇逸:奇特而超脫。
  • 尊中物:酒杯中的美酒。
  • 沂上瑟:出自《論語》,孔子讚賞弟子顏淵在沂水邊彈瑟,象徵高雅的樂事。
  • 餘歡未雲畢:餘興未盡,歡樂還沒有結束。

翻譯

病弱困守在陋室,門窗緊閉少出門。 靜坐看春意漸濃,清蔭白天都變得幽深。 今日連綿雨過天晴,溫暖陽光重新照臨。 若無這超凡的生活,怎能消散內心的孤寂? 整理好衣帽鞋子,放下書卷去遠行。 野外小路彎彎曲曲,前方山峯高峻挺立。 茂密樹下身影婆娑,左右兩側溪水潺潺。 亂石遮掩着蒼翠樹根,此處正好歇息身心。 一同出遊的都是才子,偶遇也是難得的奇遇。 深深感激你的盛情邀請,今日相聚話語長。 你有美酒在杯中,我願陪你彈奏高山流水之音。 可惜夜晚不能停留,今日的歡聚還未盡興。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朱熹在病弱之際,借遊石馬之地尋求心靈慰藉的情景。他雖然身居陋室,卻通過出游來感受自然界的生機與活力,希望能借此擺脫愁寂的情緒。詩中既有對春天景色的細膩描繪,如「春氣深」、「清陰晝蒙密」,又有對友情的珍視,「招邀愧深情,晤言永茲日」。最後的飲酒彈瑟,表達了作者對高雅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留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展現了朱熹雖身處困境,但仍保持樂觀和熱愛生活的態度。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