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菊

我昨詠邛須,相將造芳圃。 南種悉珍奇,目所未經睹。 何須問主人,攜樽直入廡。 主人笑出迎,看花有儔伍。 因之同歡酌,脫略如太古。 爾我與菊花,亦竟忘賓主。 即此稱快哉,主人有餘賈。 相結再來期,興酣慎莫拒。 乘此花正開,聊以慰辛苦。 詰朝敕庖人,折柬招衆父。 我亦與其中,晨興便接武。 入門聞清香,舉目愛花嫵。 登筵飲醇醪,飽德銘肺腑。 爲樂欣正長,引商復刻羽。 陽春天氣佳,月麗清虛府。 秉燭繼夜遊,分吟索韻譜。 才推河間雄,箋飛白雪舞。 諸公八斗高,自足當繡虎。 我乃欲效顰,如弄輸門斧。 瞻言棲依處,何異金門塢。 傲骨我終持,不與時仰俯。 朗吟乞食詩,無以濟終寠。 飲酒不能多,所畏罰童羖。 當此知己間,強爲盡維醹。 主人酬勸頻,先醒嫌小戶。 月色滿花枝,時將過夜午。 運甓有後人,爲能繼乃祖。 柴桑獨酌後,猶戀晉亡土。 迄今景高蹈,五字慚規撫。 維菊與忘言,芬芳自傾吐。 序晚值風霜,勁節孰予侮。 藉非高士流,濫賞奚足取。 共識此中意,斯會同友輔。
拼音

沈光文

沈光文,鄭克塽具表歸降。舊識閩浙總督姚啓聖允接返故籍,未幾啓聖「疽發背死」,事不果。康熙二十四年(1685)與季麒光等清廷在臺官員,及部份明末遺老共結「東吟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東保裏。詩文著作豐富,世稱「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流寓臺灣三十餘年,歷荷蘭以迄鄭氏三代之盛衰,極旅人之困,深刻反映傳統文人飄流於末世與邊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臺灣文學、文獻史上著名之詩人,其詩文散見於方誌,臺灣詩文總集,以及筆記雜纂,如連橫《臺灣詩薈》、陳漢光《臺灣詩錄》。至於別集之輯錄,則有寧波同鄉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專集》;以及龔顯宗主編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茲以目前所見,最早收錄沈光文詩作的清代方誌藝文志爲底本,並參校下列諸本:《臺灣詩薈》、《臺灣詩乘》、《臺灣詩錄》、《沈光文斯庵先生專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參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專集》,臺北:寧波同鄉會,1977;龔顯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新營:臺南縣文化中心,1998。〗(江寶釵撰)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