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帽上積着城市中的風塵,我來到都城的城北。城中正颳着大風,捲起塵土,滿城都漠漠一片,人家的樓臺隔着塵土,模糊不清。
我仰望飛雁,直到雁影消失在遙遠的天空中。天邊的山脈一線,雲層重重疊疊,要下雪了,這雪花將灑遍大江南北。
注釋
點絳脣:詞牌名,四十一字,上片三仄韻,下片四仄韻。《清真集》入“仙呂調”,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異,今京劇中猶常用之。
一帽:暗用“側帽”典。《周書·獨孤信傳》:“(獨孤)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吉旦,而吏民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其爲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本處取其風流自賞意。宋·陳紀《倦尋芳》:“滿簪霜雪,一帽塵埃,消幾寒食。”紅塵:鬧市的飛塵。
韋杜:唐代韋氏、杜氏的並稱。韋氏居韋曲,杜氏居杜曲,皆在長安城南,世爲望族。時稱“韋杜”,世人有“城南韋杜,離天尺五”之稱。這裏指北京城中貴族豪門所集中居住的地方。
“滿城”二句:全城的豪門樓臺廣漠一片,但又互相隔絕。暗示對豪門之間爭鬥的厭倦。漠漠:形容分佈。
目送飛鴻:眺望天邊雁影。
景:同“影”,這裏指雁影。
關山:關隘和山川。這裏指北京郊區的西山等。
賞析
上片開頭便由騎馬出遊寫起。先寫騎馬出遊的風貌。“一帽紅塵”,點明出遊時風塵僕僕, 同時,還說明了出遊所經之路是塵埃飛揚的鬧市。再寫騎馬出遊的行蹤,以“韋杜人家北”代指清都京師中的顯貴豪門的住宅區。隨後, 寫所見到的顯貴豪門住宅區的樓臺,並以“滿城風色”作比,認爲有“隔”。作者在此未發一個議論, 但卻表示了對顯貴豪門厭棄的態度。
下片轉寫飛鴻南去。飛鴻飛去的地方正是作者家鄉所在的江南,於是,禁不住對家鄉的思念而“目送飛鴻”,一直望到飛鴻的影子在遠天消失。作者的思鄉之心便飛過了隔絕的關山,從千迭的亂雲中穿過,想象到家鄉可能也正是千里飛雪。下片寫南去的飛鴻,進而抒發了思鄉之情,表面上看來與上片表達的思想關係不大,實際上,越寫思鄉之切,就越使得對顯貴豪門厭棄的態度更加鮮明。
詞的上、下兩片,雖各有側重,但又是完整的一體。兩片相接,照視線的移動,由望高樓到望空中,再到望飛鴻,合理而自然。全詞無議論,以形象的語言寫所見、所想,再透過所見、所想顯露出要表達的思想。寫所想,能馳騁想象,飛過關山,穿過亂雲,展現了千里飛雪的壯闊圖景。

龔自珍
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爲“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爲《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 722篇诗文
龔自珍的其他作品
- 《 己亥雜詩 其二百四十七 》 —— [ 清 ] 龔自珍
- 《 說京師翠微山 》 —— [ 清 ] 龔自珍
- 《 丙戌秋日獨遊法源寺尋丁卯戊辰間舊遊遂經過寺南故宅惘然賦(丙戌) 》 —— [ 清 ] 龔自珍
- 《 己亥雜詩 其二百一 》 —— [ 清 ] 龔自珍
- 《 行香子 · 匠中書懷與汪宜伯 》 —— [ 清 ] 龔自珍
- 《 釋言四首之一(丙戌) 》 —— [ 清 ] 龔自珍
- 《 減蘭輠畔孲 》 —— [ 清 ] 龔自珍
- 《 夢中作四截句(其二) 》 —— [ 清 ] 龔自珍
相关推荐
- 《 點絳脣 · 花信來時 》 —— [ 宋 ] 晏幾道
- 《 點絳脣 · 素香丁香 》 —— [ 宋 ] 王十朋
- 《 點絳脣 · 金谷年年 》 —— [ 宋 ] 林逋
- 《 點絳脣 · 丁未冬過吳松作 》 —— [ 宋 ] 姜夔
- 《 點絳脣 》 —— [ 清 ] 納蘭性德
- 《 點絳脣 · 餞春 》 —— [ 清 ] 王鵬運
- 《 點絳脣 · 詠風蘭 》 —— [ 清 ] 納蘭性德
- 《 點絳脣 · 醉漾輕舟 》 —— [ 宋 ] 秦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