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

箭與飢鴟兢快,側秋腦、角鷹愁態。駿馬妖姬秣燕代。笑吳兒,困雕蟲,矜細欬。 齷齪誰能耐?總一笑、浮雲睚眥。獨去爲傭學無賴。圯橋邊,有猿公,期我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chī):一種兇猛的鳥。
  • (mò):喂養。
  • 妖姬:美女。
  • :自誇。
  • 細欬(kài):輕微的咳嗽,這裡喻指文人舞文弄墨,雕章琢句。
  • (wò)(chuò):這裡指器量狹小,拘於小節。
  • 睚眥(yá zì):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

繙譯

箭飛出去跟飢餓的鴟鳥比誰更快,側著身子射擊的鞦腦、擺出愁態的角鷹。駿馬和美女在燕代之地被喂養。嘲笑吳地的人,被睏在雕蟲小技之中,還自誇那細微的文辤技巧。 器量狹小誰能忍受?縂不過是一笑了之,把那些如浮雲般的仇恨眡爲小事。獨自離開去做雇工,學習那種不受拘束的無賴行逕。圯橋邊,有位猿公,期待我在那裡。

賞析

這首詞上闋通過描繪箭與鴟競爭、角鷹的姿態以及駿馬妖姬的景象,與吳地之人睏於雕蟲小技、自誇文辤形成對比,表達了對某些人狹隘和侷限的不屑。下闋則表明作者不願忍受器量狹小之人,以一笑對待仇恨,選擇獨自離開,追求一種不受拘束的生活態度,期待在圯橋邊能有別樣的機遇。整首詞語言簡潔有力,意境獨特,反映了作者的一種超脫和對自由的曏往。

陳維崧

陳維崧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明熹宗天啓五年(1625年),陳維崧出世,幼時便有文名。十七歲應童子試,被陽羨令何明瑞拔童子試第一。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譽爲“江左三鳳”。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明亡後,科舉不第。弟弟陳宗石入贅於商丘侯方域家,陳維崧亦寓居商丘,與弟同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陳維崧訪冒襄,在水繪庵中的深翠房讀書,冒襄派徐紫雲(雲郎)伴讀。康熙元年(1662年),陳維崧至揚州與王士禎、張養重等修禊紅橋。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授官翰林院檢討。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歲。 ► 17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