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沿山王那海千戶澄清亭

· 藍仁
綺戶朱疏面面遙,不知城郭有塵囂。 石巖雲氣何蕭爽,池水天光共泬寥。 楊柳梧桐分處處,鴛鴦灘鶒並朝朝。 杜陵也有南塘興,題向將軍第五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綺戶(qǐ hù):指雕刻或裝飾精美的窗戶。
  • 塵囂(chén xiāo):指人世間的紛擾、喧囂。
  • 蕭爽:形容景色清幽涼爽。
  • 泬寥(xuè liáo):形容空曠清朗的樣子。
  • 灘鶒(tān chì):一種水鳥。

繙譯

精美的窗戶硃門遠遠地相互對著,讓人不知城中還有塵世的紛擾喧囂。 巖石山嶺間的雲氣是多麽的清幽涼爽,池水與天光相互映照,一片空曠清朗。 楊柳和梧桐各自分佈在各処,鴛鴦和灘鶒成雙成對,每日如此。 杜甫(杜陵野老)也有在南塘遊玩的興致,(我)把這首詩題在將軍的第五座橋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沿山王那海千戶澄清亭周圍的美景。首聯通過描寫精美的窗戶和硃門,以及與塵囂隔絕的環境,展現出此地的甯靜與清幽。頷聯進一步刻畫了石巖雲氣的蕭爽和池水天光的泬寥,營造出一種空霛的氛圍。頸聯中楊柳梧桐的分佈和鴛鴦灘鶒的相伴,增添了生機和溫馨。尾聯則以杜甫的南塘興作比,表達了詩人對這一美好景致的喜愛和享受。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清新,通過對自然景觀和生物的描繪,表現了詩人對甯靜、美好環境的曏往和贊美。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