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曉南薰亭望隔江羣峯初日宛然如畫不知興之所至斐然成章
註釋
- 扶桑(fú sāng):神話中的樹名,傳說日出於扶桑之下,這裏指代東方。
- 丹桂林:紅色的桂樹林。
- 琅玕(láng gān):像珠子的美石。
- 杳杳(yǎo yǎo):深遠幽暗貌。
- 冥冥(míng míng):迷茫、迷濛的樣子。
- 晏坐:安坐、閒坐。
- 燭龍:神話中的神,傳說其睜眼爲晝,閉眼爲夜。這裏指太陽。
- 光晶:光輝。
- 倒景:指太陽從下向上照出的影子。
- 祥煙:祥瑞的煙。
- 慶雲:五色雲。古人以爲喜慶、吉祥之氣。
- 翠旌羽蓋:用翠羽裝飾的旌旗和車蓋。
- 摶(tuán):盤旋。
- 紫清:天空。
- 雲軿(píng):神仙所乘之車,以云爲之。
- 蓬瀛:蓬萊和瀛洲,傳說中的仙山。
- 啁啾(zhōu jiū):形容鳥叫聲。
- 爽氣:明朗開豁的自然景象。
- 檐楹:屋檐下的廳堂。
- 重華:虞舜的美稱。
- 疑山九點:指的是傳說中仙人居住的九州,這裏指代山如飄浮在水面上的青萍。
- 四溟:四海,泛指天下。
- 杲杲(gǎo gǎo):明亮的樣子。
- 簫韶:虞舜時的樂章。
翻譯
在扶桑的西南方有一片丹桂林,初升的太陽照耀着羣山,山峯一片青蔥。 像珠子一樣的美石從天上墜落,深遠幽暗,芙蓉花隔水相望,在迷濛的秋色中。 我騎着瘦馬踏着殘留的雨水,在南薰亭中乘涼閒坐。 這時太陽放射出光芒,倒影正掛在兩座玉屏般的山上。 祥瑞的煙和五色的雲忽然飄動起來,翠羽裝飾的旌旗和車蓋在天空中盤旋。 恍惚如仙人乘坐着雲車從天上下來,金銀打造的宮殿羅列在蓬萊和瀛洲般的仙境中。 這景色就像面對李郭的畫作一樣逼真,又有着《山海經》中那種詭譎怪異、難以預測的奇妙。 江波盪漾,江中的小洲橫陳,不時有鳥雀發出啁啾的鳴叫聲。 西山的爽朗之氣在屋檐下的廳堂中產生,讓人的毛髮都感到清爽,彷彿與神靈相通。 虞舜一去不復返,那山就像九點飄浮在水面上的青萍。 黃帝垂衣而治,使天下安寧,明亮的太陽在天空中運行。 湘江的竹子發出鸞鳳般的聲音,吹奏出如同虞舜時的樂章,歌頌着太平盛世。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曉時分隔江羣峯在初日照耀下如詩如畫的美景,以及詩人觀景時的豐富想象和感受。詩的開頭通過「扶桑」「丹桂林」「初日照耀羣峯青」等詞句,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秋日晨景。接着,詩人詳細描述了自己的所見所感,如「琅玕墜落天杳杳,芙蓉隔水秋冥冥」,營造出一種神祕、幽遠的氛圍。「我騎瘦馬踏殘雨,乘涼晏坐南薰亭」則表現了詩人的閒適心境。
詩中對太陽的描寫「是時燭龍吐光晶,倒景正掛雙玉屏」非常生動,賦予太陽以神話色彩。而後的「祥煙慶雲忽飛動,翠旌羽蓋摶紫清」等句,進一步展現出天空中的奇幻景象,詩人的想象豐富奇特,將景色描繪得如仙境一般。「恍如仙人下雲軿,金銀宮闕羅蓬瀛」更是將這種仙境的感覺推向高潮。
在描寫江景和山景時,「江波盪漾洲渚橫,時有鳥雀啁啾鳴」和「重華一去呼不返,疑山九點浮青萍」等句,使畫面更加生動鮮活,同時也蘊含了一些歷史和神話的元素,增加了詩歌的文化內涵。
最後,詩人以「黃帝垂衣靜四溟,杲杲白日中天行。湘江之竹鸞鳳聲,吹作簫韶詠太平」作結,表達了對太平盛世的讚美和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宏大,融合了自然景色、神話傳說和詩人的情感,給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