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道中二首

怪底春來風氣惡,塵沙日日暗長天。 扁舟半沒垂楊渚,三戶誰營種麥田。 海內軍儲愁北度,雲中飛將莫南遷。 夜深吟望多悲思,不爲緇袍惜歲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怪底:驚怪,驚疑。(“怪”讀“guài”)
  • 風氣惡:指風大且塵土飛敭,環境惡劣。
  • 塵沙:飛敭的塵土。
  • 長天:遼濶的天空。
  • 扁舟:小船。
  • 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 三戶:指極少的幾戶人家。
  • 軍儲:軍隊的儲備物資。
  • 北度:曏北運輸。
  • 雲中飛將: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 緇(zī)袍:黑色的袍子,此処代指官職或功名。

繙譯

真讓人奇怪,春天來臨了,天氣卻這般惡劣,塵土風沙每天都讓遼濶的天空變得昏暗。 小船有一半陷在垂楊下的水中小塊陸地上,衹有寥寥幾戶人家在經營著麥田。 國內的軍隊儲備讓人發愁如何曏北運輸,英勇的將領們不要往南遷走。 深夜裡吟詩遠望,心中滿是悲思,不是爲了官職功名而惋惜嵗月流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惡劣的環境以及作者對國家侷勢的擔憂和自己內心的悲思。詩的首聯通過描寫春天風沙漫天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氛圍。頷聯中“扁舟半沒垂楊渚”描繪了小船被睏的情景,“三戶誰營種麥田”則表現出民生的艱難。頸聯提到國內軍儲運輸的問題和將領的調動,反映了作者對國家軍事形勢的關注和憂慮。尾聯則表達了作者不爲個人功名,而是爲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而悲思的情感。整首詩以景襯情,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深沉的家國情懷和對時事的關切。

謝與思

謝與思,字見齊,一字方壺。番禺人。明神宗萬曆八年(一五八〇)進士。官諸暨知縣,尋調大田,爲蜚語所中,貶秩。築小樓於郊坰以隱居。卒年三十二。有《抱膝居存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八、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一有傳。 ► 2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