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yè):拜見。
- 寰(huán):廣大的地域。
- 偃(yǎn):倒伏。
- 虯(qiú)龍:傳說中的一種龍,這裏形容柏樹形狀奇特。
- 砌(qì):臺階。
- 苔(tái):苔蘚植物。
- 贔屓(bì xì):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似龜,好負重,這裏指碑座。
- 簴(jù):古代掛鐘磬的架子上的立柱。
- 儒班:儒者的行列。
- 通籍:指記名於門籍,可以進出宮門。後也指初作官。
- 渾:簡直。
翻譯
古老的廟宇矗立在陰森的大道之間,威嚴的孟子遺像照耀着人間。 天空中的柏樹如同倒伏的老虯龍,環繞着臺階的苔蘚封印着悠閒的贔屓碑座。 經歷無數戰爭風雲後仍留存着正氣,四季的鐘磬聲彰顯着儒家學子的繁盛。 可嘆我雖然初入仕途,卻不知有何補益,在宮牆內騎馬而過,心中不禁感到悲傷和慚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拜訪孟廟時的所見所感。首聯通過「古廟陰森」「巖巖遺像」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表現出孟廟的歷史悠久和孟子的偉大形象。頷聯以「中天柏偃」「繞砌苔封」進一步描寫孟廟的景色,古老的柏樹和佈滿苔蘚的碑座,增添了廟宇的滄桑之感。頸聯則強調了孟子思想的正氣和儒家文化的昌盛,「百戰風雲餘正氣」體現了孟子的學說在歷史的風雲變幻中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四時鐘簴盛儒班」則表現了儒家學術的繁榮。尾聯中,作者表達了自己對自身處境的感慨,認爲自己雖然進入仕途,但未能做出有意義的事情,感到愧疚和悲傷。整首詩既描繪了孟廟的景象,又表達了作者對孟子的敬仰以及對自己的反思,意境深遠,情感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