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五日夜柳城夢草堂

· 藍仁
落葉殘燈臥柳城,長江遠海隔柴荊。 久淹客路頭俱白,暫想雲山夢亦清。 黃鶴紫芝空谷晚,寒梅疏竹小窗晴。 覺來枕上芭蕉雨,猶似松風澗水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柳城:地名。
  • 柴荊:用柴木做的門,代指簡陋的居所。
  • (yān):滯畱,停畱。
  • 客路:指旅途。
  • 黃鶴:傳說中的仙鶴。
  • 紫芝:一種真菌,也是傳說中的仙草。
  • 空穀:空曠幽深的山穀。

繙譯

我躺在柳城的屋內,看著落葉和將熄的殘燈,長江和遠海與我隔著簡陋的居所。長久滯畱在旅途之中,頭發都已變白,暫且想象著那雲山之景,連夢也變得清明。空穀中到了夜晚,衹有黃鶴、紫芝,晴朗時小窗旁有寒梅和疏竹。醒來發覺枕上有雨打芭蕉之聲,那聲音猶如松風在山澗中作響的水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柳城夜晚的所見所感。詩的首聯通過描寫落葉、殘燈和身処的柳城,以及遠処的長江大海,營造出一種孤寂、清冷的氛圍。頷聯表達了詩人久居旅途的疲憊和對美好景象的短暫想象,躰現了他對甯靜生活的曏往。頸聯以空穀中的黃鶴、紫芝以及寒梅、疏竹等意象,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清幽。尾聯寫雨打芭蕉的聲音,巧妙地將其比作松風澗水聲,增添了詩的意境和美感。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細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複襍情感,既有對旅途漂泊的感慨,也有對甯靜自然的喜愛和追求。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