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食: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爲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
- 丘墓:墳墓。
- 西原:西邊的原野。
- 好木:優質的樹木。
- 青黃:指樹木的顏色變化,借指樹木的生長和衰老。
- 種桃:傳說中,西漢道士東方朔曾以種桃爲業,後來成仙而去。這裏借指避世求仙的行爲。
- 遁世:指隱居避世。
- 闢榖(gǔ):「闢」同「避」,「榖」指穀物。辟穀指不吃五穀,是道家的一種修煉方法,認爲可以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
- 蓍(shī)龜:古人以蓍草和龜甲占卜,以測吉凶。
- 倚伏:出自《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爲禍福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翻譯
衆多的墳墓清掃於西邊的原野,寒食節、清明節過後又是一年。優質的樹木由青變黃,大多自尋煩累,野外的花朵紅白相間,又有誰來憐惜。想要像東方朔種桃避世,如今又在何處呢?辟穀以求長生,也不過是偶然的想法罷了。不用等待蓍草和龜甲來推算禍福的相依轉化,就像眼中的海水變成桑田一樣,世事變化無常。
賞析
這首詩以寒食節爲背景,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人生無常的感慨。詩的開頭描繪了寒食清明時節人們清掃墳墓的情景,暗示了生命的短暫和輪迴。接下來,詩人通過描述樹木的生長衰老和野花的無人憐惜,進一步強調了自然界中生命的無常和脆弱。「種桃遁世今何處,闢榖長生亦偶然」則表達了詩人對避世求仙、追求長生不老的質疑,認爲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最後兩句「不待蓍龜推倚伏,眼中海水換桑田」,深刻地揭示了世事變化的迅速和不可預測,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命運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沉,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