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鳳篇

· 藍仁
鳴鳳出丹穴,五采耀晴旭。 朝飲瑤池流,暮棲崑山木。 和聲六律備,靈德百禽伏。 重華去已久,淳風何由復。 不聞夔樂諧,但復楚歌促。 梧枝霜不蕃,竹實冬未熟。 愧彼樑間燕,雙雙託華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丹穴:傳說中的山名,爲鳳凰的產地。(穴:xué)
  • 晴旭:陽光。(旭:xù)
  • 瑤池:古代神話中崑崙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
  • 崑山:即崑崙山。
  • 六律:古代樂律學名詞,古代的定音方法。
  • 靈德:神靈的恩德。
  • 重華:虞舜的美稱。
  • 淳風:敦厚古樸的風俗。
  • 夔(kuí)樂:夔爲舜時樂官,夔樂指夔所制的音樂,後泛指廟堂雅樂。
  • 楚歌:楚人之歌,引申爲悲歌。
  • :茂盛。

翻譯

鳳凰從丹穴中飛出,五彩的羽毛在晴朗的陽光下閃耀。 早晨飲用瑤池的流水,傍晚棲息在崑崙山的樹木上。 它的鳴聲和諧,具備六律,神靈的恩德使百禽折服。 虞舜離去已經很久了,那敦厚古樸的風俗又如何能恢復呢? 沒有聽到和諧的廟堂雅樂,只再次聽到悲涼的楚歌。 梧桐的樹枝在霜後不再茂盛,竹子的果實到冬天還未成熟。 慚愧那梁間的燕子,雙雙依託在華麗的屋中。

賞析

這首詩以鳳凰爲喻,表達了對美好品德和淳樸風俗的嚮往,以及對現實的不滿和憂慮。詩的前四句描繪了鳳凰的高貴和神異,展現出其超凡的魅力。接着,詩人提到重華(虞舜)時代的淳風已經遠去,暗示了社會的變化和道德的滑坡。「不聞夔樂諧,但復楚歌促」則進一步強調了當前缺乏和諧美好的氛圍,只剩下悲涼之音。最後,通過描寫梧枝和竹實的狀況,以及梁間燕的依託華屋,反映了現實中的種種問題和無奈。整首詩意境優美,寓意深刻,通過對鳳凰等形象的描繪,抒發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