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陽書院觀碑憶李憲副元樹

· 謝榛
一到嵩山感故情,巍然碑石見題名。 當時若賦陽春調,獨立中原和楚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嵩陽書院:位於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國古代高等學府。
  • 故情:舊情,這裏指往日的情誼。
  • 巍然:形容山或建築物高大雄偉的樣子。
  • 陽春調:一種高雅的樂曲,也常用來比喻高雅的文學藝術作品。
  • 楚聲:楚地的音樂或歌聲,這裏泛指南方的音樂。

翻譯

一來到嵩山,心中便涌起往日的情誼,高大雄偉的石碑上見到了題名。當時如果能寫出高雅的詩作,就能夠在中原之地獨自與南方的音樂相和。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嵩陽書院觀看石碑時,想起了李憲副元樹而作。首句「一到嵩山感故情」,直接表達了詩人來到嵩山後內心所觸發的情感,一個「感」字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次句「巍然碑石見題名」,通過描述高大的石碑上的題名,進一步引發詩人的回憶。後兩句「當時若賦陽春調,獨立中原和楚聲」,則是詩人的一種想象和感慨,表達了他對自己文學才華的自信以及對能夠在中原之地展現風采的期望。整首詩簡潔明快,意境深遠,通過對嵩山碑石的描寫,傳達出詩人對往昔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許。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