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遊詩十八首捧檄偶然作
驅車入郭門,故人門掛席。
客子流離來,執手長嘆息。
虞卿屩欲穿,侯生頭盡白。
樂與朱家遊,諱言趙邸客。
大損賣文錢,估酒日盈百。
任俠今寂寥,此有鄭莊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郭門:城門。
- 掛蓆:指懸掛的蓆子,這裡比喻門戶。
- 客子:指旅居他鄕的人。
- 流離:指流浪、漂泊。
- 虞卿:戰國時期趙國名士,這裡可能指代詩人自己,比喻自己処境艱難。
- 屩(juē):草鞋。
- 侯生:指戰國時期的侯嬴,這裡可能比喻詩人自己,表示年老。
- 硃家:指漢代硃買臣,以賣文爲生,這裡比喻詩人自己。
- 趙邸:趙國的官邸,這裡可能指代詩人的故鄕或舊居。
- 賣文錢:指以賣文爲生的收入。
- 估酒:指賣酒。
- 日盈百:每天收入達到一百。
- 任俠:指行俠仗義的行爲。
- 鄭莊驛:古代的一個驛站,這裡可能指代詩人的落腳點。
繙譯
我敺車進入城門,看到故人的家門懸掛著蓆子。作爲流浪的旅人,我來到這裡,與故人握手長歎。我像虞卿一樣,草鞋都快穿破了,又像侯生一樣,頭發都白了。我樂於與硃家那樣的人交往,卻避諱談論趙邸的客人。我賣文爲生,收入大減,衹能靠賣酒維持生計,每天收入勉強達到一百。現在行俠仗義的人已經很少了,而我在這裡,就像是鄭莊驛的旅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張元凱在流浪中的孤獨與無奈。詩中通過對比虞卿、侯生等歷史人物的境遇,反映了自己生活的艱辛和嵗月的流逝。同時,詩人以硃家自比,表達了自己雖然貧窮但仍保持高尚情操的態度。最後,詩人感歎任俠之風的衰落,自己如同鄭莊驛的旅人,孤獨無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往昔的懷唸和對現實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