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遊羅浮

洗除萬劫逐波流,四百峯頭跨鶴遊。 丹竈飢餐長健藥,鐵橋飛上最高頭。 金尊吸畫巖前月,玉笛吹殘海外秋。 長笑不知人事改,遙從東海看浮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萬劫:佛教用語,指極長的時間,無數的生死輪迴。
  • 四百峯頭:指羅浮山的衆多山峯。
  • 跨鶴:比喻仙人或高士的出行。
  • 丹竈:煉丹用的爐竈。
  • 飢餐:飢餓時食用。
  • 長健藥:指能夠延年益壽的藥物。
  • 鐵橋:傳說中連接仙境與人間的橋樑。
  • 飛上:比喻達到極高的境界或地位。
  • 最高頭:最高處。
  • 金尊:金制的酒杯。
  • 吸畫:指欣賞畫中的景色。
  • 巖前月:山岩前的月亮。
  • 玉笛:玉製的笛子,常用來形容音樂的美妙。
  • 吹殘:吹奏至曲終。
  • 海外秋:海外的秋天,這裏可能指遙遠的地方或仙境。
  • 長笑:長時間的笑,形容心情愉悅。
  • 人事改:人世間的事情變化。
  • 浮漚:水面上漂浮的泡沫,比喻世事無常,變化迅速。

翻譯

洗淨了無數劫難隨波逐流的塵埃,我騎着仙鶴在羅浮山的四百峯頭遨遊。在煉丹爐旁飢餓時食用延年益壽的藥物,然後飛越鐵橋,到達山峯的最高處。我用金盃欣賞着山岩前的月光,用玉笛吹奏着海外秋天的最後一曲。我長時間地笑着,不知道人世間的事情已經改變,只是遠遠地從東海看着那些漂浮的泡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超脫塵世的仙境之旅,通過「洗除萬劫」、「跨鶴遊」、「丹竈飢餐」等意象,展現了詩人追求長生不老、超然物外的心境。詩中「金尊吸畫巖前月,玉笛吹殘海外秋」一句,以金尊、玉笛爲媒介,將自然美景與音樂藝術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和享受。最後兩句「長笑不知人事改,遙從東海看浮漚」則透露出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淡然態度,以及對永恆仙境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嚮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張天賦

張天賦,字汝德,號葉岡,別號愛梅道人。興寧人。少負才名,從湛甘泉遊,聞性命之學。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貢生,爲縣令祝枝山所賞識。嘗講學於崇正書院,凡三修縣誌,並與修《廣東通志》及《武宗實錄》。由拔貢任瀏陽丞,署縣事。以病乞歸。年六十七。有《葉岡詩集》四卷。清咸豐《興寧縣誌》卷九有傳。張天賦詩,以明嘉靖刊本《葉岡詩集》爲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