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

中原回首十年情,每到秋來感慨生。 偃月營邊多鳥噪,歌風臺畔少人行。 羽林散盡旌旗影,玉壘消沉鼓角聲。 愁絕年來邊外草,西風吹雨暗長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偃月營:指形狀像偃月的軍營。
  • 歌風臺:古代的一種建築,用於歌頌風俗。
  • 羽林:古代禁衛軍的名稱。
  • 玉壘:指玉製的戰鼓。
  • 愁絕:極度憂愁。

翻譯

回首中原,十年的情感涌上心頭,每到秋天,感慨便油然而生。 偃月形的軍營邊,鳥兒嘈雜地鳴叫,歌風臺旁,行人稀少。 羽林禁衛軍散去,旌旗的影子消失,玉製的戰鼓聲也已消沉。 這些年來,邊外的草地讓我愁苦至極,西風吹過,雨打在暗淡的長城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中原故土的深深懷念和對邊疆戰事的憂慮。詩中,「偃月營」、「歌風臺」等意象,描繪了邊疆的荒涼與寂寥,而「羽林散盡旌旗影,玉壘消沉鼓角聲」則進一步以禁衛軍的散去和戰鼓聲的消沉,象徵了國家的衰落和戰事的平息。結尾的「愁絕年來邊外草,西風吹雨暗長城」更是將作者的憂國之情推向高潮,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切。

張家珍

張家珍,字璩子。東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龍俱布衣。明桂王永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從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歿,與總兵陳鎮國擁殘卒數萬於龍門以圖恢復,旋以兄蔭拜錦衣衛指揮使。廣州再破,隱於鐵園,家居養父,折節讀書,年未及三十而卒。遺作由友人編爲《寒木居詩鈔》一卷。清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張家珍詩,以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東莞寓園祖若舊廬刊《寒木居詩鈔》爲底本,參校民國二十一至二十三年東莞張伯楨纂《滄海叢書》本《張文烈遺集》附刻之《寒木居詩鈔》。 ► 88篇诗文